天天学农创始人兼CEO赵广:农民职业教育市场巨大

在日前举行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表示,无论是中国广大的农民群体特别是职业农民群体,还是土地流转带来的机遇,以及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此外,农民职业教育市场的供给空缺,也为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据了解,天天学农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业互联网农技知识服务机构,目前进行了四轮融资,合作签约教师超过1000名,累计开发5万多节课程,已为超过200万农民用户提供服务。

近年来,职业教育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由于非学历职业教育受众广、需求大、培训周期更长,职业教育将有更广阔的市场。赵广提出了“新职业教育”的概念,他解释说,新职业教育既可以解读为“新 职业教育”,即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新职业 教育”,即由于新的社会分工产生的新的职业教育方向。

“相比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在新职业教育中,用户更加细分,相应地,教育的品类和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新职业教育的服务模式也在改变。”赵广表示,要想在新职业教育中胜出,就要对所处的行业和用户有深入的认识,要了解细分领域的用户规模、行业趋势和供给现状,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

进入农民职业教育领域、创办“天天学农”,是赵广在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最初是出于情怀,赵广坦言,自己在农村长大,希望通过自己的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教育的方式去反哺农民,帮助他们用教育和知识改变现状,获得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了农民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

“天天学农这两年多的沉淀,并不只是200万的用户和资本,而是打造了对农民教育赛道有深度认知和理解的团队。”赵广介绍,建立在对行业的深度了解之上,天天学农作为国内第一家做农民教育的企业,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独有的一套经营模式。

据了解,天天学农已完成四轮融资,今年8月完成最新一轮数千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雍创资本和经纬中国。因为经济作物的收益较高,公司目前的课程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线上教师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农业院校、研究所植保站的专家;还有一类是农村的土专家,一般都是有几十年的种植经验。

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主要是实操性的课程,为用户提供操作性强的职业技能指导。“而我认为,农民职业教育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赵广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创业之初,天天学农主要提供的都是实操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也确实收到了用户的喜爱和认可。但是,用户学完这些课程之后,知识转移的过程很慢。“因为世界上没有两棵一模一样的果树。老师站在某一棵果树下讲这棵树的处理方法时,用户就已经进入了这个场景。但等他回到自己的果园时,发现和上课时的情况不一样,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天学农做了很多工作,让老师把这些实操性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提炼出来。一些技术特别精湛的土专家还结合实操的场景编出一些口诀,但由于不知道这样操作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很多用户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

“只有掌握了真正的理论基础,再结合实践,才能融会贯通。”赵广以修剪果树为例介绍说,只有认识到修剪的目的是为了让果树更好地接受光照、更好地透气,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才能真正理解修剪的关键,进行正确的操作。

于是,在后来的课程研发过程中,天天学农将学院派老师的农业理论和土专家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把理论和实操练习起来,让用户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将导致农民失业?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的普遍使用,一部分劳动密集工种被机器取代,同时也催生了一些细分的农业职业类型。此外,在不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地区,经济作物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

在赵广看来,这些行业变化对于农民职业教育而言都意味着前景和机遇。他认为,农村的人群,还会更精细化分工。一个产业要能够发展,一定是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很专业的人。

据了解,天天学农除了不断推出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课程,还在业务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延伸。2019年,天天学农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了国内唯一一个在线上报名、线上学习、线上考试、线上认证的许可认证,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做农业认证而且是线上认证的机构。

此外,天天学农还推出了农业游学项目,组织学员到其他先进国家游学,深入实地了解其他国家经济作物种植、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经验。天天学农正从单纯的2C经营模式向2B方向转化,尝试为一些大型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提供定制化课程。

“农民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新物种,囊括了教育、农业、互联网和媒体这四大领域。以天天学农为代表的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就是要做不同类型的课程,帮助不同类型农业从业者的成长。”赵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