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物 | 袁明:面向世界未来的思考者
【编者】
她是国际关系学科一线的实践者
四十余年致力于中美关系及国际关系研究
“开放包容,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她更是面向未来的思考者
“北大青年,要有忧思人类文明的胸怀”
世界呼唤新文明,北大人责无旁贷
且听袁明教授天下之思、胸中丘壑
且看北大文化共筑人文交流、全球治理
与国际关系学科历史同行
1979年,袁明进入北大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2021年,她仍旧活跃在国际关系学科与国际交流领域一线。
与国际关系学科同行四十余年。袁明是见证者,更是建设者。“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我们看到历史,也与历史同行。”
1991年6月,“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办,袁明是会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那时,世界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次对话尤显重要。会议汇聚了学科领域内全世界的重要力量:30余名中国学者、2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围绕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抛出问题,并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袁明正是在场的中国学者之一。
1991年6月,“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办,上图左起依次为何方、斯卡拉皮诺、袁明、罗伯茨、李汇川
碰撞之下,是深度的交流与前沿理念的建设。与会者罗伯特?吉尔平彼时方出版了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并在这次会议上分享了将国际政治与经济学结合分析的路径,而这启发了当时一位北大年轻学者——朱文莉。此后她长期钻研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
2000年,世纪之交,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站在新起点再次思考办学思路的问题。学院科研工作会议召开,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专程赶到怀柔的会议现场。他在会议上说了一句话:“中国怎么能不思考和世界的关系问题?”这句袁明铭记至今的简单话语铿锵有力地指明了国际关系学科的重要性。
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上的精彩观点集结收录为《新世纪、新起点、新高度》。在为这本书撰写前言时,袁明提到一个细节:她与一位在日本做完博士后研究的同事交谈,“这位年青同事很有感触地说∶‘志向要高远一点。’他的话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那时的年青同事,正是如今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唐士其。
“‘志向要高远一点’这一句话有着当时的语境。但这句话对北大人来讲,什么时候都不会是过时的。”袁明更用其勉励当今的青年。
2000年2月的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工作会议的观点集结成册,袁明为其写的前言
2002年,袁明教授发表题为《“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的主题演讲;2005年,袁明与多位学者一起完成国家重大委托课题“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与中国文化的未来”;2018年,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成立;2019年和2020年,第3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教授两次担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讲座的主讲嘉宾,关心支持新专业的发展建设……
2021年2月22日,蓝厅论坛“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举办。袁明教授作为重要学者参与,她在发言中指出,“中美人文交流的意义,不会只限于中美两国”。
2021年2月22日,袁明参与外交部蓝厅论坛“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荏苒四十年,袁明的工作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同行。从讨论“中国是否有国际关系学科”到“中国国际关系如何引领未来方向”,北大国际关系学科的处境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一直注意把握中国与世界这个核心命题。北大国关始终走在正道上。我们用自己的办学实践,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资源进行了当代提炼,秉持开放、包容、学习的积极精神,提倡比较的视角与方法。而这不是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做到的。”再度顾所来径,袁明感到激动与豪迈。
在世界之中,中国已经到了思考引领方向的时刻。
北大文化,当心怀天下
回顾与国际关系学科一路走来的四十余年,袁明将其看作是“北大人共同创造北大文化”历程的一部分。在她眼中,北大人始终凝聚在一起,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2021年3月20日,袁明教授以《见证历史,思考未来》为题,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系列讲座再添了思想厚度。作为重要参与者、见证者,袁明教授将自己和同事们的研究经历,总结为“北大人共同创造北大文化”历程的一部分,她指出 “北大文化的特点是关注人类的活动、关心国际最前沿的发展,并且始终给予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北大文化的亮点所在。”
国际关系学院传承多年的一句“爱国关天下”,是北大国关人始终不渝的信仰与追求。袁明觉得它美妙且动人:短短五个字,将时代、关怀、视野与责任凝聚一处。
超越个人,心怀天下,这与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相关。“忧思,即care,代表了人类最根本的善和美。”它正与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的核心价值密切相连。
2020年9月7日,袁明教授参加“新冠疫情和公共外交”对话会
怀揣着这份对全人类的关怀,袁明开始关注如今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一些议题:全球环境治理、粮食安全、人类健康、科技合作、国际公共政策、人文交流……“当新的视野融入社会议题的讨论,当新的挑战不断涌现,开放心态的北大人仍将应潮流而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北大,都要聚焦目光、取得共识、引领行动,秉持心中的善,增进世界和人类福祉。”
对于青年人,袁明更是永远有着无限的热情。但凡参与的重要论坛与学术交流活动,她都尽己所能地呈现北大青年的视野、创造力与全球关怀,让更多人看到北大青年人超越认知边界的勇气与智慧。
不仅是国际关系专业相关的学生,袁明勉励,每一个北大人都应该从碎片化的世界中抽身出来,在信息洪流中,着眼于大的关怀。
全球治理中的未来青年
面临世界的深刻变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创设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系列讲座。在这里,国际组织和外事工作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大使,深厚学术造诣的学者分享着他们的精妙见解。听者如临一线认识国际事务及组织,更是悄然中拓开了全球视野。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名家系列讲座主讲人与讲座主题一览
2021年3月20日袁明教授的讲座,二百余名师生到场参与,百余名观众通过线上会议聆听
见证并参与了一批批北大学子的成长,袁明欣喜地将青年人非凡的视野与能力称为“未来色彩”。在《见证历史,思考未来》的讲座现场,几位青年学生妙思频出,他们平实的言语间彰显着广泛的关切:全球气候变化、维和行动的队伍保障与治理、国际金融安全、可持续发展……
学生在讲座现场分享他们的思考
在北大,有关人文交流与全球治理的讲座、课程、活动、论坛纷呈不断,充足的养分滋润着燕园里的年轻一代。正如袁明教授所企盼的那样,“为年轻人提供自由施展的舞台,支持他们开创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共筑里。”
文明交流与全球治理的舞台上,北大青年代表的未来力量,正初露锋芒。朱睿智、欧阳瑞泽、胡杉宇等,越来越多的北大学子参与到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中实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北京大学连线多所国外高校,统筹翻译《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向世界分享防控经验和科研成果;作为新型智库的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GCU)中,新一代学者贡献亮点……
“我们及我们的青年人,有能力创造一种让世界受益、让人类受益的文化。世界呼唤新文明,北大责无旁贷。”袁明教授目光坚定。
个人简介: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1998年-2012年曾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2007年-2019年任联合国基金会中国理事,主持编纂了《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国际关系史》、《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等著作。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燕京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