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科书要改写: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导读

  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但是今天的新闻似乎告诉我们

  这个知识点已经改写:

  印度人口超中国

  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但这个消息也有被证实未必真实

  一是因为印度人口统计并不如我国严谨

  

  二是网上流传数据

  中国总人口141260万人没有包含港澳台数据!

  不过,中国人口数量下行

  印度人口猛增

  依然是事实!

  中国人口为何增长缓慢?

  阅读

  自古以来,地大物博的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

  (1)早在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人口调查。不过受制于当时的条件,要精确统计出整个国家的总人口很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口自古以来长期处于世界第一。

  (2)在距今2400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得很快,可以养活不少人。据统计,当时中国人口为4374万,约占当时全球人口的27%。在西汉鼎盛时期,人口达到了65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0%。

  (3)到了唐玄宗时期,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全国粮食供应充裕,这也使得当时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当时人口普查统计出的人口总数为5291万。但这其实隐漏了很多人,当时的人口总数估计可达9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4)到了明朝,随着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普及开来,人口也随之进一步增加,一度超过了1亿,最多时甚至达到了1.5亿。到了清朝,人口继续增加,一度超过了3亿,甚至4亿,这占到当时世界人口的37%。

  (5)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人口总数一直在4亿以上。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估计超过了5亿,差不多是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在1953年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总数突破了6亿,创下了新高。

  随后多年,我国人口在快速增加。到了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10亿。

  

  

  1.长期:计划生育政策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下降到2012年的1.5至1.6,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970年我国出生人口2739万人,净增2321万人,2012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净增669万人。

  国家计生委宣布,到2005年底,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

  2.近期:多种因素影响

  (1)生育旺盛期妇女减少

  “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2)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

  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3)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顾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轻人生育顾虑。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太衔接,托育等公共服务不太健全,让许多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犹豫不决、望而却步。

  

  (4)新冠疫情影响

  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也导致失业率和失业恐惧上升。

  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经济收入和未来的不安加强,推迟结婚和生育,进而影响未来出生人口,抑制整体人口增长。

  从全球看,大多数国家在疫情暴发9个月后出生数量向下波动。对中国来说,疫情危机与生育下降的长期趋势叠加,对婚育的抑制性影响既全面又广泛,加速了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的下行。

  印度为何人口增长快速?

  2020年,中国人口14.39亿,印度13.80亿,这中间有近6000万的差距,但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只有不到0.4%,而印度依然保持在1%左右。根据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预测,预计到202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事实上,2021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就超过中国人口了。

  1.生育率没有随着死亡率的降低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印度独立后,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到上世纪90年代,已由27%降至10%。

  然而在此期间,人们的生育观念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多生多育”的传统仍然延续了下来,印度的宗教也对增加人口持鼓励态度。在印度,一名妇女平均生育3.9个子女,而中国一名妇女平均生育1.6个子女,远远少于印度。

  

  

  印度人口现行政策

  (1)惩罚多生。1976年《计划生育法》规定:对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夫妇不予提供借贷款、工作、住房、免费医疗和教育津贴等;有3个孩子的夫妇必须绝育,否则处以罚款或监禁。

  (2)奖励计划生育者。有关法律规定,独生子女在职人员家庭可在住房上得到较好待遇,绝育最多的村子可优先给予饮水、灌溉和更多的福利保健。

  (3)奖励好的计划生育工作者。1年内做了50次以上绝育手术的医生、护士和准医务人员可以增长薪水,并发给奖状。劝说接受输精管结扎手术的人每人可得15卢比。

  (4)对“晚”生“稀”生的妇女给予奖励。政府通过立法,提高婚龄以降低人口出生率。妇女21岁之后生育第1个孩子受奖励,间隔4年生第2个孩子奖200卢比(1人民币约等于11.3204卢比)。如果一方作绝育手术,再奖励125卢比。

  (5)支持人工流产。政府规定怀孕20周内进行人工流产是合法的。

  印度实行人口政策最迫切的做法应该是改变印度人的传统观念,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印度对于地方的控制并不强,来自地方的改革阻力也不可小觑,再者,宗教的阻力对“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一大阻力。

  2.早婚甚至童婚现象严重

  在印度中央邦、比哈尔邦等地,女性的平均婚龄不到17岁;在新德里的贫民区,76%的女孩在18岁以前结婚;印度1999年举行一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没有达到18岁法定婚龄便结婚的妇女比例高达65%,这些新娘半数以上会在3年内生儿育女。

  3.多生多育的观念根深蒂固

  和中国一样,“重男轻女”也是印度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对那些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而言,多子便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在人口总数达1.67亿的北方邦,每个家庭的平均成员数达到6.5人。

  4.节育技术普及率低

  印度医疗系统薄弱,育龄妇女缺少避孕指导,一旦怀孕,只能听天由命。

  

  第一人口大国一定是个香饽饽吗?

  1.人口红利明显

  人口红利,经济学术语,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人口红利。

  

  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但更要关注弊端

  一些发展中国家因贫困人口多、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经济起飞困难,国家长期落入“贫困陷阱”,人口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而还有一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整体素质提升难、贫富差距大等原因,直到现在,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

  到2020年,印度将有9亿人口处于适龄工作年龄。届时,该国国民的平均年龄将降至29岁。而拥有第三大劳动力规模的美国,其劳动力人口仅有1.6亿。但印度只有2%的工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而在英国和韩国,该数据分别是68%和96%。2010年,印度需要400万工程师,但国内只有50多万专业人士符合要求。到2020年,这个缺口将扩大至380万。

  人口红利并不一定谁都适用,人才红利才是关键。

  转自丨中学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