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义务教育作为国家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我们认为,优质均衡的核心要义是教育质量和品质的提升,要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主体是学校,主阵地在课堂。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江苏省张家港市在2013年创建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县(市)之后,牢牢抓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牛鼻子”,依靠“优质学校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县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一、聚力优质学校建设,筑牢优质均衡的“压舱石”

  优质均衡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偏少已成为当前制约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并引发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一系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建好每一所学校,让每所学校都能基于实际呈现良好发展状态,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为此,我们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热切期望。

  一是下好“先手棋”,实施新建学校校长筹建制,让每一所新建学校都优质。我们出台《张家港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暂行规定》,创造性地实施“新建学校校(园)长筹建制度”,在市教育局设立“筹建组”,新建学校项目启动时,同步选派筹建校(园)长入驻项目组,以脱产方式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将校园文化布置、环境育人功能等办学理念及内涵建设有效融入工程建设,并通过制定筹建工作细则、组建工作交流群等形式,实时掌握进度,加快学校建设,提升工程品质,保证每一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就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在校长筹建制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优”:第一是“优选”,即从现有校长队伍中挑选有思想、懂艺术、重文化、善管理的校长或副校长担任新建学校校长,全程负责学校的筹建工作。第二是“优筹”,把建设过程的重点落在“筹”字上,做到前瞻思考,挖掘新建学校周边的自然、文化等各种资源,筹新校园的文化立意;应用“智慧化、信息化”的设计理念,筹新校园的现代气质;关注高质量开展“五育”融合的育人实践,筹新校园的管理品质。第三是“优建”,要求校长亲临施工现场,抓细节、抓落实,注重文化设计、环境布置,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能成为育人载体。在这一制度的有力推动下,一所所有内涵有质量的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投入使用。

  二是植入“倍增器”,深化集团(联盟)化办学改革,让每一所薄弱学校不掉队。集团(联盟)化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自2015年开始,我们就实施了集团(联盟)化办学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7年尝试开展系列化品牌建设,以梁丰、沙洲、暨阳等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在集团(联盟)化横向办学基础上开辟纵向办学通道,打破学段壁垒,探索学段纵向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方式。2020年,我们秉持“不让一所学校在优质学校建设中掉队”的理念,进一步优化集团(联盟)化办学机制,在之前组建14个学校联盟和3个教育集团的基础上,优化形成21个教育联盟和5个教育集团,实现了集团(联盟)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办学校和各学段“三个全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区域教育品牌发展的三大新样态。通过集团(联盟)化办学,优质学校品牌辐射力度不断增强,“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等模式的办学效果逐渐显现。

  三是用好“催化剂”,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让每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2年我们以教育系统“一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科学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评价驱动,聚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让质量立校的教育哲学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师生心中。同时,细化完善《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尊重教育规律、校际差异,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从水平指数、发展指数两个维度系统构建形成全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形成了“看起点、比进步”的鲜明导向,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出彩的机会、进步的动力,有力激发了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守牢优质均衡“主阵地”

  我们认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主阵地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一是做好“加法题”,让课堂教学永葆魅力。“加法题”就是持续开展教学质量提升行动。20多年来,我们坚持“小步长程”的教育哲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科学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课程发展规律,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持续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确保了区域教育质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小步长程”就是指在明确价值指向的规定下,科学有序开展教与学工作,以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与目的。“小步”与“长程”既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更是互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由此,我们用好了两道“加法题”:第一道是“为教学立范”。2020年初,我们出台《关于新时代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讲练结合、协同学习、技术融合”要求,并作为全市区域范围内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为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市教师发展中心分学段制定了《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评价,指导全市中小学课堂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又启动了优化课堂结构和规范备课行动。2020年下半年出台《张家港市初中课堂教学指导性规程(试行)》,提出了“引导自学、组织互学、提升研学、迁移再学”的“四学规程”,实施初中课堂教学结构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市教师发展中心又研制了每门学科的“导学案”设计模板,将教学规程进行了学科细化,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指导学校规范备课。第二道是“为课堂塑型”。早在2016年,我们就启动了“‘教学标准’课堂深化项目”,并将其作为“十三五”期间教学改革的重大项目和攻坚课题,大力支持学校基于校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的培育,大力支持基于校本的优秀教师和典型课堂的培育。经过5年努力,基本实现了课堂实验项目或以校为本教学模式100%全覆盖,享学课堂、自主展评式教学等一批优秀课堂教学实验在全市学校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二是做好“减负题”,让课堂外延不断增色。“减负题”就是深入推进课后服务暖心行动。课后服务是学校课堂外延的具体体现,是“双减”工作落实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使学校课堂的外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的延伸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了多彩的成长舞台,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的需求。由此,我们首先在课后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努力,我们形成了三个“1+1”课后服务新模式,即作业和特长发展项目“1+1”、学校和社区定点服务“1+1”、教师和志愿者定岗服务“1+1”,实现了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多样化。我们会同市文体广旅局积极推进“馆校研学”课程,实施“5+2”馆校研学新项目,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具有港城特色的“双减”特色品牌。2022年暑假期间,全市共下发“馆校研学”地图8万多份,全市中小学师生近32万人次利用假期到访各文化场馆,项目化学习从学期延展到假期。我们搭建了“学在港城·名师在线”公益辅导新平台,在全市中小学积极推行“学在港城·名师在线”课后辅导工作,将课后服务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线下拓展到线上,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其次是在作业管理上下功夫。严把作业设计关,控制作业难度,减少机械记忆性作业,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作业比例,让作业成为有效教学的延伸,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建立作业布置情况公示制度,做好各科作业总量的控制与协调,严格落实“一课一辅”,对学科基础不均衡的学生做到各科作业的重点和数量有所差异。我们要求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教师必须先行试做,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力争每天每科作业面批率达到20%以上,充分发挥作业的过程性评价与学习指导功能。通过提高作业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努力拓宽课堂教学的外延,助力提升教育质量。

  三是做好“优选题”,让课堂内涵更具特色。“优选题”就是着力实施内涵建设提优行动。根据江苏省、苏州市《关于做好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张家港市实际,进一步优化和组织实施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申报、评比工作,以评促研,以评优教,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与育人质量水平,加快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突出了项目立项的导向,聚焦课堂,指向教与学的研究。要求学校申报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时,进一步明晰子项目的目标要求、价值指向和内涵外延等申报要求,如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关注“双减”背景下教学变革实践、课程基地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引导和支持各校探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我们还突出了教育回归的导向,回归教育初心,回归课堂,回归教育原点。要求各校在确立项目的过程中,既要聚焦特色专题的研究与创新,也要围绕短板弱项的梳理与突破,既要体现前瞻前沿的教育理念,更要面向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一线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充分发挥内涵建设项目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的高端引领与示范辐射作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张家港市教育人将矢志不渝坚守信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众志成城推进张家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高平台上实现更高跨越。

  (杨志刚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人民教育》2022年第20期,原题为《聚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杨志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