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10位青年才俊荣获2019年教育部青年科学奖
2019
获奖者介绍
伍 晖
伍晖,男,清华大学副教授,1983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
伍晖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发展了基于高速气流喷射的新型纳米纤维材料宏量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功能纳米纤维的光学、力学和电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柔性电子、空气过滤和超轻耐高温陶瓷气凝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面向大规模储能应用,伍晖团队提出了以石榴石陶瓷固态电解质为基础的熔融金属锂电池构型。获清华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
赵 珺
赵珺,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81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赵珺教授长期从事工业系统运行优化与生产调度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面向国家工业能源领域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和挑战,开展了工业能源系统发、耗、储等环节的多时空尺度预测方法与能源-制造协同调度方法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输入补偿和基于粒度计算的工业数据驱动短期/长期预测模型,以及基于贝叶斯理论与强化学习框架的多尺度、多能流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并带领团队研发了冶金工业能源预测与调度系统,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赵 俊
赵俊,男,复旦大学教授,1980年 3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
赵俊教授长期从事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新奇量子态研究。成功生长了多个大尺度、高质量的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单晶样品,并利用各种弹性中子衍射和非弹性中子散射技术来研究其晶体结构、磁结构、相变和自旋动力学行为。近年来在研究高温超导体的相图、配对对称性,磁基态和磁激发行为以及关联磁性材料的新奇量子态方面做出了多项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研究成果被著名杂志和一流研究机构广泛报道。赵俊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本科生教学,培养了数位中子散射方面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王 健
王健,男,北京大学教授,1979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
王健教授长期从事低维超导与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性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在二维超导中发现新的量子相变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并实验证实新的物质态量子金属态;在拓扑材料中发现电阻随磁场对数周期振荡的规律,是量子振荡近90年历史上发现的第三种周期规律。指导博士毕业6人,硕士毕业2人,博士后出站3人,其中2人获选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与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等。
李 丹
李丹,男,清华大学副教授,1981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
李丹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互联网体系结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基于多维感知的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路由控制方法,从空间、时间和用户三个维度,对数据中心网络进行更精细的路由控制,为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提供更高的网络吞吐率、更低的网络延迟和更灵活的多用户支持。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中兴等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公有云。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10余名,毕业生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李武华
李武华,男,浙江大学教授,1979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
李武华教授长期从事大容量电力变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面向高效率和高可靠的电力变换需求,提出了系列多自由度调控型直流变换器及高增益变换拓扑统一构造方法,解决了传统升压电路存在的电压增益低、调控范围窄和运行损耗大等难题;提出了基于动态热敏感电参数的电力电子器件结温实时检测原理,解决了大容量功率半导体器件动态结温在线感知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防特种电力装备及工业电源系统中成功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注重师德学风的培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多门中英文课程,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多项国际学术荣誉。
王双印
王双印,男,湖南大学教授,1983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
王双印教授长期从事电催化剂缺陷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从理解缺陷-构筑缺陷-利用缺陷的视角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自主搭建微区电化学平台,明确边缘缺陷碳的高活性,建立了碳本征缺陷-催化活性-表面电荷之间的构效关系。实现了缺陷的选择性构筑,揭示了化合物缺陷催化机制,为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利用缺陷位的活泼特性,实现了缺陷位的功能化修饰,赋予了催化剂新的催化功能,丰富了缺陷化学研究的内涵,为催化剂缺陷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杜 兰
杜兰,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8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杜兰教授长期从事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研究。将机器学习理论与雷达目标回波的物理特性相结合,提出了雷达多维综合特征提取、小样本多任务学习、雷达目标稳健识别等新的理论方法,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型雷达系统,并成功完成某基地的重大试验任务。在解决长期制约我国雷达技术发展的目标分类瓶颈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对雷达装备的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对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兰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一线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学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等奖项。
伊廷华
伊廷华,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7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
伊廷华教授扎根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向土木基础设施服役安全国家重大需求,长期致力于“结构健康监测”理论方法、技术标准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建立了监测系统测点优选动力学分析理论,提出了结构系统参数辨识、诊断和预警方法,研发出结构特征变量协同感测成套技术,成果在沈阳伯官大桥、杭州九堡大桥、舟山甬东至长峙大桥、宁波象山港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多项“疑、难、急、险”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科教融合,强化素质培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者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刘 庄
刘庄,男,苏州大学教授,1982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刘庄教授长期从事生物材料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系统研究了多种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探索了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影像与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生物材料的局部治疗介导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的学术思路,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依托刘庄教授团队在生物材料增效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相关技术的产业化与临床转化工作也已启动。刘庄教授加盟苏大十年以来,所培养的青年人才中已有11人任教授或副教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