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可是很重要的时期,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文丨孩童教育
#孩童教育#
本篇文章由【孩童教育】只在百家独家发布,严禁搬运、抄袭。
细微变化中的二年级:在“平稳”中求扎实,准备攀登“陡坡”。
一些小学教育工作者认为:一年级时,孩子们初入学,要逐渐地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生活;三年级时,孩子们的“翅膀”慢慢地硬起来,正潜在着比较大的变化,而二年级时,孩子们正顺着一年级的“惯性”向前进,“陡坡”还没有到达,所以相对说来还是较为平稳的。
这种分析立足于孩子小学阶段发展趋势的纵线,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二年级孩子的教育可以松一下了,不是得,有经验的老师主张:抓好二年级,在“平稳”中求扎实,准备攀登“陡坡”。
我们做家长的也应采取这种态度。实际上,留心孩子这一年中种种细微的变化,家长能够因势利导,做不少工作哪!
在低年级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的“偶像”,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他们乐于和老师在一起,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也希望老师让他办点事,甚至课堂提问叫到他,他也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喜爱。
“我们老师说的!”一度成为许多孩子的“口头语”,他们把老师的话几乎当成“圣旨”,总是要遵从不误的。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家长要给予尊重和支持,鼓励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力争上进。
其实,家长与老师目标是一致的。家庭中有时会遇到孩子用老师的话来否定家长意见的情况,家长这时候需冷静地全面考虑,必要的话可以找老师共商加强教育的方针。
二年级,尤其是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有时会有这样一种反映:“老师偏向!”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班五十个学生,老师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即使是对同一件事,不同孩子的主观体验也有不同,再有,老师在工作中掺入了自己感情色彩的情况也不能排除。
应该看到,一方面这是由于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仍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也较过去复杂一些而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家长在这时应引导孩子树立高标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劝止他们的私下议论。必要时家长可找老师交换意见。
孩子入学以后,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夸奖,“作个好学生”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这时,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即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孩子在低年级时对自己的评价,最初几乎完全依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为转移:大人的一番赞语,可能会使他们一时间“忘乎所以”,大人的儿句批评,又可能会使他们的情绪一下子“一落干文”。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要慎重,以鼓励为主,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而防止片面的斥责挫伤他们的进取心。
最后,孩子升入二年级,逐渐开始通过对老师和家长给自己的评价的思考,体验者是与非、好与坏的标准,并且常常把这些标准首先应用于评价同学的言行。
请不要责怪孩子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来就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在评价别人时比较清楚,在评价自己时就比较模糊。
但是,他们并不是就停留在这一步,他们还会把别人的言行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同时把从老师和家长那儿体验到的评价标准,慢慢地用到自己的身上,这样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就发展起来了。
孩子放学以后,家长可以请他讲讲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出了毛病?等等,并且引导孩子借着对这些事情的分析提高认识。同时,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对照自己的言行,使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更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