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天不能直接养肝?错在哪?中医说出答案
春天养生保健要做什么?很多人下意识会想到是“养肝”,因为春天万物萌发生长,肝属木,生长对应四季中的春季,从应时应景来说,春天适宜养肝。但有的人无论食补、药补还是养神,该出现的肝郁滞、肝火旺、肝阴虚、肝经热、肝风动等问题一个不少,为啥会这样?中医分析其中原因。
中医里的肝,和现代解剖学的肝脏有许多不同,不仅包括肝的生理位置,还包括足阙阴肝经,也就是肝经循行的部位,概括地说中医的肝=肝脏+肝经。
从生理功能看,肝脏是“三大作用、三大联动”:
作用之一是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称为“刚脏”、“将军之官”。
作用之二是主藏血,既贮藏血液,又调配血量,如同血库的“阀门”。
作用之三是主升发,这是疏泄功能的延伸,气机运行带来情志、消化、生殖等变化。
联属之一是:肝的疏泄、升发影响情志和精神,在志为“怒”。
联属之二是:肝的藏血功能影响肌肉、外表,在体为“筋”,其华为“爪”。
联属之三是:肝与眼睛的关系密切,肝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眼睛,开窍于“目”。
所以,如果肝的疏泄、藏血、升发作用有问题,就会出现肝气、肝火、肝经、肝阴、肝风等多个异常,不仅影响情志、肌肉、外表、眼睛,还会出现5个典型症状:
1、头晕目眩,莫名胀痛。
2、烦躁易怒,口苦面赤。
3、消化不良,纳少便溏。
4、月经不调,肢体发颤。
5、生殖异常,不孕不育。
既然辨证了肝的问题,那为什么直接养肝不行呢?问题在哪里?
肝有问题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但调肝、治肝的步骤基本是4步:清肝、疏肝、养肝、补肝。
肝是一个容易受损和抑郁的器官,因为它管的“血”、调理的“气机”,与人的活动极为密切,任何风吹草动、寒暑冷热都会引起血的变化、气的波动,所以就影响了肝的运行。再加上春季之前是冬季,冬季敛藏的特点与肝气升发的趋势相逆,更易引起肝郁。所以治疗和调理肝的问题,要按四步走:
1、清肝:如果疏泄不顺畅,藏血有问题,加上一个冬季的瘀堵、痰湿影响,有许多“垃圾”。这个时候,要先把垃圾清出去。
2、疏肝:肝脏堆积的垃圾扫出去了,接下来进行疏通的工作,因为肝气、肝血出问题,典型表现是上火、睡眠不好、生气郁闷、眼干眼痒等,很容易出现肝郁。
3、养肝:打通了堵点和瘀点后,开始养肝,以“行”和“卧”为主要参考,行则气血运行周身,卧则血归于脾,所以适量锻炼、踏青可安排,杜绝熬夜。
4、补肝:针对肝脏辨证出来的问题,一边养、一边补,是肝火的去火,是肝虚的补虚,是肝经的柔肝,是肝风的祛风,而且要补准点位。
至于清肝、疏肝、养肝、补肝,有人喜欢食补,清肝可用决明子、菊花、甘草、栀子等;疏肝可用蒲公英、金银花等;养肝可用枸杞、当归、陈皮等;补肝可用黄芪、熟地、牛蒡等。
有的人可能肝脏问题沉积较多,食补解决不了,可考虑辨证准确后用药方调理:
如果是肝气郁结,可用柴胡舒肝丸,疏肝理气。
如果是肝郁已引起脾虚胃弱,可用逍遥丸,疏肝气、养肝血、健脾胃。
如果是肝郁化火,肝血亏虚,可用丹栀逍遥丸,泻火、清热、除烦、解郁。
如果是肝郁深重,出现气结、痰瘀等问题,可用越鞠丸,除气、火、痰、湿、血、食等六郁,综合调理。
总之,养肝只是做了调理肝脏的一个动作,前期准备的“清肝”、找准症结的“疏肝”、后续工作的“补肝”都没做,属于“单打一”,难免没做到位,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