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时发力 趁长日忙耕
麦田里,植保无人机呼啸作业喷药、施肥;大棚中,农民在精心呵护蔬果幼苗;沟渠边,挖掘机挥舞长臂平整土地……立春以来,放眼寿乡大地,处处是繁忙的劳作场景。
今年1月,眉山市彭山区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兜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实施保地稳粮“六大工程”,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优葡萄、晚熟柑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聚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
随后,该区进一步制定了农业经济“开门红”专项方案,提出要抓实早春生产,全面保障粮食产业稳步前行,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林业,稳定生猪产能,抓好水产养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
今年以来,彭山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工作态势,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等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冲刺农业生产“开门红”,让农业根基更稳,让饭碗端得更牢。
送技术 夯实粮食丰收底盘
“目前,你们麦田的整体长势比较好,都进入了拔节润回期,但是个别区域的小麦还是生长情况欠佳,需要补点肥料,同时做好纹枯病、蚜虫、锈病的防治工作。”近日,在彭山区观音街道五湖社区,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帅玉在种植户罗凯的麦田里查看小麦的长势情况。经过一番查看,专家们给他的小麦提出了管护建议。
“可能是因为土地翻耕没有彻底,存在高低不平的情况,在低洼处的小麦长势较弱,如果管护不到位这些区域的小麦后期的产量跟不上就会减产。”帅玉说,小麦丰收在望,管理上要更加精细,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有了专家的指导,罗凯立马搬来了农业施肥无人机,利用无人机的灵活性,操作它到长势弱的区域进行精准施肥。
“使用无人机可以大大节约施肥效率,就拿这块麦田来说,3个小时左右就能补肥完成。”罗凯说,按照专家的建议,接下来将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为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正值春耕春管时节,彭山区各地农业生产迅速按下“快进键”,田间地头翻耕、播种、采收等工作陆续开展,农业生产有序铺开。
3月14日,彭山区召开2023年春耕春灌春防工作动员会,对该区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抓好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前提。为此,该区农业农村部门部署开展春季田管大培训,并组建专业技术队伍指导农户、业主加强8.1万亩粮油作物的田间管理。
“作为农技干部,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好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从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指导我们基层农技人员和群众,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第二就是开展现场演示,每一种作物的育苗、移栽,每一个环节都现场示范给群众看,让群众摸得着看得了,确保我们技术精准到位;第三就是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去,手把手指导群众,解决我们群众在农业生产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保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才能达到帮助群众增产增收的目的。
强管理 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时下正值葡萄春季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葡萄种植基地正抢抓时间,做好春季葡萄的管护,为今年葡萄收成好、品质有保障打下基础。
在彭山区果园村葡萄种植基地内,一行行葡萄藤架整齐排开,经过修枝固定的葡萄藤已经长出嫩绿色的叶片。种植户和工人们一起穿梭在葡萄基地里,正在对葡萄藤进行掐尖、抹芽、施肥等日常管理。
“一根枝条一般情况下留两枝,具体有时候看树势,树势强壮稍微多留一点,树势弱的话少留一点。这样果实才会更大,产量也更高。”种植户刘霞一边抹芽修枝,一边介绍。葡萄抹芽不仅能让葡萄树干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还能保证芽口营养,对后期挂果量及果实质量都有益。
“多亏了村两委的帮扶和技术指导,我们家才能脱贫,才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刘霞说,早在2014年,她家开始种植葡萄,因为没有技术,产出的葡萄品质不好,卖不出好价钱。为此,果园村两委组织有技术的党员,采取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帮助刘霞一家发展葡萄产业。
如今9年过去了,刘霞家葡萄种植的规模不但扩大了,品质也提高了。“以前只有自家园子的那几亩地,后来又承包了10多亩。2016年我们家也脱贫了,过上了好日子!”刘霞说。
近年来,作为彭山区最大的葡萄产业基地,果园村走出了一条以葡萄产业为引领的致富路。目前,该村已种植特色葡萄5200亩,发展葡萄品种40余个,成为彭山葡萄万亩示范区的核心区。凭借葡萄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较种植葡萄前收入翻了15倍。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彭山区的特色产业不仅有葡萄,该区谢家街道、公义镇、黄丰镇等都有各自的致富“法宝”,产出的猕猴桃、晚熟柑橘、火龙果、泽泻、川芎等均享誉全国。
为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充分运用彭山数字农业平台,抓好春见、沃柑、不知火等晚熟柑橘品种的展销对接、直播带货。以冷链仓储配送基地项目为牵引,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蚕丛杯”设计成果培育“彭山田野·礼”品牌,提升特色水果品牌效益。持续推进果园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已采收果园的清园修剪、肥水管理、病虫防控、促花控梢等工作,夯实全年水果丰产基础。
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广果园套间种,开展冬春季蔬菜扩种复种,重点抓好观音街道五湖社区、江口街道泥湾村等蔬菜基地的时令蔬菜生产,力争一季度全区蔬菜产量1.57万吨、同比增长58 %,“味在眉山”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9.5亿元。
筑根基 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底气
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彭山区统筹规划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协同建设。今年以来,彭山区正加快推进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建设,一季度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确保6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充分发挥智慧农业示范带动效益。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确保农资产品供应无虞,目前,全区已储备杂交水稻种子140吨、杂交玉米种子30吨、大豆种子30吨、化肥(标准)5000吨、农药60吨,已储备到镇村农资经销店和农户,农资储备充足。为确保农资产品供应无虞,区农业农村部门还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对农资经营场所开展好拉网式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执法大检查,确保“不能因农资质量出现大面积减产、绝收”。各镇(街道)畅通农资举报渠道,发现假农资要及时向执法中队举报,严厉打击查处,防止假劣农资坑农害农。
大力推广水稻“麟两优华占”“晶两优5438”“韵两优丝苗”等优质水稻品种,玉米正红507、成单716、川单99等优质玉米品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作物全覆盖。同时,开展粮食扩面工作,对新恢复的2800亩耕地积极引进业主种植粮食作物,推广“稻鸭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不断提升种粮综合效益,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奠定基础。
加强社会化服务,主动为业主农户及时联系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对有条件的村社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粮食生产大托管试点,提高种粮的社会化服务程度和规模效益。据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市、区农业农村局即将印发水稻生产竞赛方案,设立水稻生产定期综合奖和高产奖,要组织种粮大户积极参加市、区“一优两高”水稻生产竞赛,评选表彰优秀种粮业主,发挥“一优两高”水稻生产竞赛示范带动作用。
抓牢撂荒复耕复种,是打好保障粮食安全“攻坚仗”的关键。今年以来,彭山区不断加强对新恢复耕地的管护,特别是去年12月新增的2800亩耕地和2023年即将恢复的9100亩耕地,以及560亩水田和670亩旱地,落实专人包保辖区内的地块,盯紧看牢,做好粮油作物的种植和管理。严格落实长效推进撂荒地整治8条措施,对去年整治的1435亩撂荒地提前落实好种植业主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适时种植粮油作物,坚决防止撂荒反弹。(马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