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孩子上三年级后数学差,可能是因为读书太少

  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的题目,一到考试就不会了;读题的时候认为自己做对了,结果却错得离谱……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家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还挺好的,随便能考90多分,可到了中高年级后,数学成绩就跟不上来了,应用一错错一大片,怎么练习都提高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的根本,可能是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太薄弱了。

  一次,跟一位数学老师交流,聊到了“三年级分水岭”现象。他表示到了三年级,确实存在学生成绩差距分化拉大的情况,而应用题就是主要拉开差距的关键,因为应用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他解释说,应用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解答的,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意义的文字游戏,而题中的“乘”、“乘以”、“ 被...乘”、“...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关键词就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如果学生在读题时理解错误或者漏字,题目大概率就会做错。

  

  比如这道题:某节能灯厂需要生产一批灯泡,前3天一共生产了3600个。照这样计算,再生产6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批灯泡共有多少个?

  有些学生就读不懂“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也不理解“前3天”“再生产6天”之间的关系。对这3个关键条件的意思、它们之间的联系不理解,就不明白这批灯泡要生产多少天,自然也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个。

  这样一来,就算学生一二年级打下来的口算、心算能力再好也是白搭。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求孩子多刷题,但老师不太赞成这种盲目刷题、不求甚解的做法,认为要刷题也是有质量地刷,要学会细致审题和利用错题本。

  他表示,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弱的问题,家长不用太担心,随着孩子长大后,这方面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当然,在小学阶段,还是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因为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考试中设置的“坑”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有更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快速审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该给孩子买说明课外读物呢?老师给出了两个方向:

  一是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想到的名著、散文等文科类读物,这类读物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提升孩子的作文水平也有好处。

  这类读物,家长可以给孩子阅读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推荐的这套《快乐读书吧》,它根据小学1~6年级学生阅读训练目标、阅读能力要求的不同,专门给每个年级的孩子推荐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课外读物,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它里面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国学、童话、寓言、科普、历险游记、爱国教育以及古今中外经典作品都有所涵盖,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版面设计都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能力,孩子读了既不会觉得太难或者单调乏味,又能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多元化思维。

  

  这套书还贴心附赠一本《阅读指导手册》,告诉孩子阅读的重点是什么、怎样理清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如何精读以及如何快速阅读等,等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阅读理解能力的“钥匙”,只要按照里面指导进行阅读训练,就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数学科学类科普读物,这类读物在语言上贴近生活,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正确理解文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好处,还能提高孩子对数理化的兴趣。

  数学科学类科普读物,推荐这套《写给儿童的数学三书》,它是根据我国著名数学家刘薰宇先生的数学科普著作《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改编而来,得到了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众多专业人士的诚心推荐。

  

  它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把严谨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与历史典故结合起来,编写成一个个趣味数学故事,再配以大量直观清晰的图表,深入浅出,可以让孩子发现数学之美、打破对“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掌握数学思维。

  

  这套书的内容非常全面,除了小学的数学知识点,还系统地介绍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则,几乎涵盖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知识点,可以说一套书讲透中小学数学。孩子现在读了,可以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猜你还想看:

  一个北大学霸的另类学习经:拒绝“内卷”,学会聪明地“懒”

  小学要不要让孩子快乐学习?老师:先看一组数据,你自己体会

  高考英语147分学霸的学习秘诀:从小学开始坚持做三件事

  高中首次月考只是“开胃菜”,调整状态,清华北大未可知

  学会对孩子示弱后,娃懂事多了,成绩突飞猛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