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心灵成长计划助力治愈孩子“心病”

  乡村儿童抑郁风险检出率超四分之一

  “心里有事,但没有人可以说”“没心情交朋友,有空就想打游戏”……面对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团队的志愿者,很多学生终于说出埋藏在心的“大实话”。这是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团队,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的两所小学开展香江心理健康校园行的访谈片段,通过实地调研,志愿者再一次确认,心理困扰像是具有流行性的雾霾,在乡村儿童心里投下阴影。

  “与城市儿童相比,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更多关注和重视。”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创始人翟美卿已连续六年在两会提案里关注留守儿童,为重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出了倡议和呼吁。今年,她再次提交《关于推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议》的提案,提出联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全行业、全社会形成合力,落实乡村心理服务硬件配置,加速建设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图片:受访者提供

  四分之一的抑郁或焦虑风险

  2月23日,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心理健康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完成,而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于2021年发布的全国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部分收录于本次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的专题报告中。

  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群体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群体,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4.8%,其中4.0%为抑郁高风险。

  与城市儿童青少年相比,乡村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资源更令人担忧。《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的详实数据显示,乡村小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为25.2%,焦虑风险检出率为25.7%;乡村中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为20.0%(其中3.8%为重度抑郁风险),焦虑风险检出率为43.6%,其中9.1%为中度至重度焦虑风险。

  走进德保县乡村学校,香江心灵成长计划项目团队的志愿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多选择外出务工,父母向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支持,却无法给予孩子陪伴及监管;承担抚养责任的老人缺乏精力与孩子互动、制止他们沉迷网络等行为,使乡村儿童心理以及网络成瘾等行为问题频发,许多孩子亦逐渐形成了敏感、自卑的个性。

  不能让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内心的阴霾,需要灿烂的阳光来照亮。

  2月7日-8日,受德保县关工委、团县委、教育局邀请,项目团队来到德保县两所小学开展校园行活动,为2300名德保县学生送上快乐心理陪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和物资支持。“精彩的课堂学习,让我明白了女生青春期的一些知识与心理,这些知识能让我更好地与父母沟通,会对我之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六年级女生小劳告诉记者,听过志愿者有关青春期心理健康专场讲座,收获颇多。

  4900名学生仅配3名心理老师

  比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形势更为严峻的是,乡村地区内支持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资源很匮乏,许多乡村儿童无法触碰到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

  仅以德保县为例,该县学校普遍存在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我们到访的一所大型的小学有84个教学班,在读学生近4900名,却仅配备三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项目团队通过访谈发现,县域心理辅导老师仍然存在专业支持缺乏,开展心理课能力不足的困境。此外,乡村学校缺乏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课本内容滞后,教案操作性低。个别学校管理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正确,将学生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认为加强了德育就不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经常被品德课、道德与法制课和班会课替代,对较为隐秘的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能力有限,兼职心理老师能想到的处理办法并不多。

  早在2018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便聚焦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创设“香江心灵成长计划”。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国内最早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公益项目,五年探索,已拥有一整套针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闭环解决方案,运用公益的思维和探索,联动县域教育部门,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在乡村学校,项目团队通过一场“心理健康校园行”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知识科普,并以一对一的咨询陪伴疗愈孩子们的“心病”,为62名乡村儿童开展了274次咨询,成功进行了15次危机干预。“听了讲座和公开课,收获很大。现在的学生十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香江心灵成长计划的课程可操作性强,希望后续可以开展课程,也希望能够有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别开生面的活动,为当地小学心理辅导教师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据了解,“香江心灵成长计划”迄今已服务933所乡村学校,创设各省市项目合作点34家,覆盖18省48市96区县,陪伴超10万名乡村儿童开展心灵探索。

  打造覆盖县域的全链条服务模板

  “提高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需要行政部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全行业、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强乡村儿童心理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翟美卿在提案中建议,加速建设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普,重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和排查,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形成学校、家庭、村镇组织层层嵌套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她同时提出加强资源联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乡村。“目前,许多公益组织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各类公益服务,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合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最佳效益。”翟美卿建议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她指出,未来这一机制推进的重点,是乡镇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的具体落地执行,让基层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将心理教师的编制和岗位落到实处,专人专岗,并纳入现有的教师评定机制,实现人才可持续成长。

  打造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生态,倾斜心理健康服务与公益服务资源,亦是翟美卿为“疗愈”乡村儿童“心病”给出的方案之一。她建议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落实建设区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引入社会组织的资金及人力支持,加强公益性、普惠性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供给。

  翟美卿表示,未来,“香江心灵成长计划”将以联结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力量形成解决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困境的联合跨界行动网络为目标。项目将继续着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两大核心公益服务的发展,打造覆盖县域的全链条服务模板。藉此项目,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有梦、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