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实际案例(兵不厌诈,攻其不备)

  ◎兵不厌诈,攻其不备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陈友谅占据江州后,他一直把朱元璋视为心腹之患,于是率所有兵力顺流而下,攻打朱元璋,元顺帝正二十年攻占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和太平(今安徽当涂),自立为帝,国号为汉。紧接着,陈友谅又率领“江海鳌”、“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等巨舰,进逼应天(今江苏南京)。

  

  此时,大兵压境,朱元璋的部下将士都有些紧张。因为陈友谅的水军是朱元璋的十倍,又善于水上作战。有些人竟主张撤退或投降。朱元璋听取了刘基的建议,决定诱敌深入,打伏击战。

  于是,朱元璋把康茂才召来,让他写一封诈降信给陈友谅。原来这康茂才是元朝的降将,原是陈友谅的老友,朱元璋认为他是诈降的最佳人选。

  

  康茂才欣然答应,他说:“陈友谅不讲信义,杀了我的同乡好友徐寿辉,我正要报此大仇……”于是修书一封,信上这样写道:“建议兵分三路进攻应天,茂才所部把守应天城外江东桥,愿为内应,打开城门,直捣帅府,活捉朱元璋……”康茂才派一名陈友谅熟识的老仆去送信,临行之际,康茂才再三叮嘱,以防露出破绽。

  

  读了康茂才的信,陈友谅心中非常高兴,他想,自己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谅他康茂才也不敢诈降。但他还是反复盘问老仆人,老仆应对如流,言辞恳切,陈友谅深信不疑。他当即对老仆人说:“我马上分兵三路取应天,到时以老康’为暗号,但不知茂才所守之桥是木桥还是石桥?”老仆回答道:“是木桥。

  第二天,陈友谅就整顿大军,水陆并进。他亲率数百艘战船顺江而下,前哨到大胜港时,遭朱元璋手下将领阻击,无法登岸,又见新河航道狭窄,于是下令直奔江东桥,以便和康茂才里应外合。船到江东桥,陈友谅见是一座石桥,心中起疑。原来,朱元璋为了防备康茂才的假投降变成真投降,已于当天夜里把木桥改造成石桥了。

  陈友谅急忙命令部下高喊“老康”,喊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答应。陈友谅知道中计了,急令陈友仁率水军冲向龙湾。几百艘战船聚集于龙湾水面,陈友谅下令一万精兵登陆修筑工事,企图水陆并进,强攻应天城。

  

  这时,只见卢龙山顶上黄旗挥动,战鼓齐鸣,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分别从左右杀来,修筑工事的一万精兵顿时被冲得大乱。尽管陈友谅大声呼喝,仍然制止不住,败军逃到江边,蜂拥登船。陈友谅急令开船,哪料想正是江水退潮之际,近百条战船全部搁浅,徐达与常遇春乘势上船追杀,陈友谅溃不成军,只好跳进小船逃跑了。

  这样,朱元璋巧施诈降之计,诱敌深入,打败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从此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