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途径有哪些?
原标题:考博途径有哪些?
本校硕转博
相较于其他申请方式,本校硕转博的申请难度整体较低。原因是申请者熟悉申请专业及导师基本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院本年度博士生的招生计划,甚至还能提前了解其他竞争者的相关信息,能够最大限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且大多数申请者在准备硕士入学考试期间已经对本院系项目的基础知识、考核方式有所知悉,还能通过上课等方式了解老师们的学术专长、出题偏好,能够有效提高申请期间的复习效率。此外,出于信任以及课题连续性等原因,导师们也往往倾向于招收硕博连读的同学。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博士项目申请人数的增加,硕转博申请难度逐年递增。
本校硕转博的毕业难度较大。硕博连读的优势在于,如果规划合理可以确保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工作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有利于在一个研究方向上深耕。但现实的情况是,硕博连读时间紧任务重,转博后的每一个学期都有相应的学习科研任务需要完成。以北京大学某社科院系为例,硕博连读的基本毕业年限是5年,其中硕士2年,博士3年(申请考核为4年),转博后的第一个学期需要完成课程修读,第二个学期需要通过资格考试,第三个学期需要开题,第四个学期需要基本完成小论文,第五个学期预答辩,第六个学期正式答辩,时间非常紧凑。此外,大部分研究生在硕士期间尚未找到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未经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训练,因此按时毕业较为困难。
2.国内考博
近年来国内考博的申请难度整体较大,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采取“申请考核”的方式招收博士生,这就要求申请者具有优秀的学科背景、研究经历,最好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方能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相较于本校申请者,选择国内考博同学的最大劣势就是信息不对称,需要尽早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计划、考核方式、面试风格等相关信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质上仍采取导师自主决定招生人选的方式,因此适当的“套磁”是十分必要的,申请者需要了解心仪导师本年度有无博士生招生资格、拟招收的学生数量以及有无本院同学申请,以提前评估自己的竞争环境。
与硕转博类似,国内考博的毕业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方面,近年来教育部严抓博士培养(特别是在某娱乐明星翻车后),各院校也加强了对于博士生毕业的相关管理。尽管很多高校取消或降低了对于博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但对于毕业论文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另一方面,伴随着博士生招生数量的增加,各高校也开始思考如何对不适合读博的同学进行“分流”,国内读博的压力相较往年明显上升。此外,国内考博的同学还面临着硕士研究方向与博导不一致等问题,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毕业的进度。但国内考博的优势在于时间相对较为宽松,以北京大学某社科院系为例,申请考核的基本毕业年限是4年,其中第一年主要修课,第二年完成博资考,第三年开题并准备小论文,第四年预答辩并答辩,时间相较于硕博连读较为宽松。
3.国外申博
长期以来国外申博的申请难度很大,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生申请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国外院校每年招收的博士生数量较少,需要和全世界的申请者共同竞争极为有限的入学名额。我国申请者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不了解目标院校及导师的情况,往往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特别地,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大量国外院校由于经费困难而缩减了博士生招生计划,这就使得原本竞争激烈的国外申博更加困难。在拿到国外博士offer后,申请者还需面对签证、奖学金申请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申请者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
与申请类似,国外博士的毕业难度也普遍高于国内。主要是因为国外院校始终高度重视过程管理,严抓博士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从上课、作业、讨论、考试,每一个环节都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和要求,部分院校甚至会在资格考试等环节淘汰不达标的同学。论文方面,申请者一般在申请阶段就形成了一个初步的选题,博士期间围绕该选题开展研究工作。英国等国家导师通过后便可毕业,不要求进行论文答辩,但这并不代表着学术要求的降低。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申请者而言,顺利通过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外文资料了解一个学术领域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使用外语写作一篇专业性学术论文,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尝试国内外博士项目混合申请的策略,以提高上岸机率。在申请前需要提前了解不同项目申请所需的材料,务必把握申请的时间截点,做好多线程任务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择国内硕转博的同学一般会在获得连读资格的同时失去获得硕士学位的机会,有意向同时申请国外博士项目的同学需要慎重。此外,选择国内硕转博或考博的同学可以通过博士在读期间申请境外联合培养或交流访学,也可以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以弥补海外经历的不足,提升求职竞争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