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的单位?

  电动势的单位与电压的单位相同,都是伏特,简称伏(V)。

  伏特,是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基本单位,为纪念意大利物理学亚历山德罗·福特家伏特而得名。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的伏特电池,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电学中,伏特被定义为:"在载荷1A恒定电流的导线上,当两点之间导线上的功率耗散为1W时,这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1881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最先采用伏特作为电压单位。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伏特作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导出单位的专门名称。

  

  电动势介绍

  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

  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相邻介质内电势的差值,两个介质间电势差越大,电子在两个介质间转移时,所承受的势值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两个介质内电势差越小,电子所承受的电动势就越小,它也就更容易转移。

  电动势可用来研究导电体对电流的反应,因为导电体存在时,负载内的电子们就会因为场力而动,从而产生电流;有一定的电功率,可以利用电荷的运动来转换成其它的能量形式。

  例如,在电池中,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就要利用电子在电池内电势的作用。通过调整电动势,可实现对电路连接方式、电路特性及放大增益等各种参数的控制,实现不同的电气工程技术要求,如信号加强、阻抗匹配等。它还可利用作为主动元件,可以将外部的电能转化为非电能,如动力机械等。

  电动势是电力系统和电子电路中极重要的一个量,其大小的变化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执行,为电子设备的工作提供输出能量和控制信号,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电动势与电势差区别

  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而电势差则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虽然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有区别,但电动势和电势差一样都是标量。对于给定的电源来说,不管外电阻是多少,电源的电动势总是不变的,而电源的路端电压则是随着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表征外电路性质的物理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