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秋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优质教案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重点】
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
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过渡: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她叫红红。她最近遇到了点麻烦事,我们帮帮她吧。有一天,红红在走廊里对同学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她说:“请不要大声说话!”红红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红红回答问题,红红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红红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她?
预设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预设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 3)看来,说话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教师范读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说说演演
1.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说一说。(出示课件 4)
●这是在什么地方?
●图中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应该是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2.学生观察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 5)阅览室/图书馆。
(1)这幅图上是阅览室里,一个小女孩在看书,一个小男孩走过来,问:“请问,这里有人吗?”
(2)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阅览室吧!在那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要小声点,不然会打扰别人。
教师评价:说得对。在阅览室或图书馆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了,避免打扰其他人。
(3)演一演:师生合作,开展模拟交际活动,全班就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出示课件 6)老师办公室。
(1)这幅图上是小华捡到一块橡皮,跑进办公室交给老师。
(2)教师过渡: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预设2: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大声说话会打扰到其他老师工作。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还能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真懂事!假如我们就是小华,既要考虑怎么和老师说的讲清楚,还要考虑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
(3)演一演:教师引导学生和同桌模拟练习,再面向全班模拟表演,集体评价。
●(出示课件 7)教室。
(1)这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故事。
(2)教师过渡:给全班同学讲故事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教师小结:对,讲故事时要大声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3)教师指名一两个同学尝试讲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对大家讲故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课件 8)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板书:有时候要大声说话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情景判断
教师过渡:(出示课件 9)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请你观察下面的几个场景,判断一下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可以用熟悉的手势来表达,如大声用双手做喇叭状,小声则用食指做遮嘴状,中等声音则可不动。
(1)公交车上(出示课件 10)
(2)电影院里(出示课件 11)
(3)餐厅里
(4)演讲比赛现场(出示课件 12)
(5)联欢会表演现场
(答案:公交车上音量适中,既能让听你说话的人听清楚,也不打扰其他人;电影院里和餐厅里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演讲比赛现场和联欢会表演时要大声说话,以让所有人能听到你说话)
四、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1.教师过渡:(出示课件 13)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出示课件 14)预设1: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教师引导: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预设2: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预设3: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音量说话,真是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2.演一演。(出示课件 15)
(1)两个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和自己的同伴进行情景对话。
(2)交流中要注意礼貌用语,内容要表达清楚。
(3)说话时根据不同的场合,控制好音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五、总结收获,实践活动
1.教师过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预设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预设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预设4:我还知道了用合适的声音说话是一种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师总结:是的,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最有礼貌的小学生!
2.实践活动。(出示课件 16)
(1)想一想。观察周围人说话,想一想,他们的声音大小合适吗?为什么?
(2)做一做。生活中,用合适的音量和周围人说话交谈。
【板书设计】
用多大的声音
有时候要大声说话
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口语交际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本课的情境模拟中表演练习偏少,削弱了教学效果。另外,未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语也比较笼统、模糊。后期我将丰富评价的形式,以语言,或者奖励贴纸等多种鼓励手段进行,活跃、丰富课堂教学。
22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8《雨点儿》优质教案课件分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