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家风家教成就好孩子!山西省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纪实
“与长辈一起就餐应该注意些什么?客人来家里要怎么做?……”10月20日上午,在太航幼教集团的小兔乖乖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一堂家风家教课正在举行,帮助孩子们树立好家风,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里是以早期家庭教育为主旨的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是山西省妇联打造的53所“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也是我省家庭教育常态化的生动画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省妇联进一步统筹和强化家庭教育工作,高标准打造标准化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实践育人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家庭文明之花遍开三晋大地。
高标准推进,家庭教育有了自己的阵地
18日至20日,全省各市妇联分管家庭和儿童工作的副主席、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项目负责人代表、家庭教育专家等齐聚省城太原,参加省妇联举办的山西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培训班,集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交流工作经验,现场观摩取经。
这是推动我省家教基地建设办出特色,有所成就的具体活动之一。省妇联强化顶层设计,依托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妇女之家、校外活动场所、儿童之家、家庭亲子阅读基地等高标准打造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各个基地面向社区(农村)广大家庭和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定期举办父母学堂、家风家教讲堂、家话沙龙、亲子实践等活动。
各市、县(区)也积极谋划,严格按照省妇联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项目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整合多方资源,多方力量助力。如运城市闻喜县妇联提前谋划,精心选址,严格做好物资采购工作,认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总体“施工图”,致力于建设标准化的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探索,基地管理运行各具特色
各基地在各级妇联的指导下,积极实践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创建了专人负责、制度健全、定期活动、台账完善、监测评估完备的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完善相关做法,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
临汾市尧都区妇联强化项目管理,先后启动了亲子阅读“六进”项目和“百场千场家庭教育巡讲”活动,引进了“家园社”共育好儿童幼儿家庭行动计划和市妇联“三争三好”平阳女性大课堂,实现了基地服务品牌化、科学化、规范化。
晋中榆次区妇联将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放在全区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中全盘考虑,充分利用榆次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讲师团优质的师资和资源,设计精品课程,创新活动载体。
运城市河津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范建设,落实有领导分管、有具体责任人、有活动方案、有工作台账、有典型带动、有工作评估的“六有”标准,探索适合于孩子不同年龄段身体、心理的发育特点和基本规律的“五阶”模式,规范家庭教育的专家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
特色活动,引导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晋小图”“呦呦驿站”“向上吧少年”……我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创新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晋中市图书馆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推出晋小图故事屋、晋小图艺术课堂、晋小图中华传统文化、晋小图公益课堂、晋小图义务小馆员、晋小图学习强国等晋小图系列活动,形成基地特色。
中华傅山园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利用完整的四合院,建立山西历代名人家风家教展示馆,分“先哲清芬”“红色典范”“傅山彝训”“晋商克家”四个部分组成,选定了优秀名人名家、红色典范代表人物、晋商代表人物等共计 50 个优秀代表名人名家。通过介绍古代先贤的传世家训,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讲述家庭文明故事,为每位参观者上堂家庭教育的现场课。
临汾市尧都区妇联建设了具有本土文化、尧都特色的社区家庭教育品牌——呦呦驿站,目前已建立 24 个,组织开展亲子阅读、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服务活动,使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发挥有舞台、服务有指导。
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形成街坊课堂、“向上吧少年”亲子活动、妇女讲堂等家庭教育明星品牌。
随着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探索,我省家庭教育整体效应初显,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受益。
本网记者 |段红梅 梁涛
编辑 |董艳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