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廉 读书分享】好的家风家教 引导孩子前进
好的家风家教 引导孩子前进
薤山妇联 帅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帅燕,出生于1980年,一名普通女性,现在是石门村的村医,很荣幸受邀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好的家风家教,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因本人文化水平有限,讲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家风就像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它不是挂在嘴边的唠叨,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形成的一种风气。它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风,它教育着我该如何正确的做人。善,则益终生,恶,则恨终生。
一个人可以没有显赫的背景,也可以没有祖上的家财万贯,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如影随形的伴随着他,熏陶着他。作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在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时常看到有泼妇骂人这一现象,更有甚者,竟把家里的孩子叫过来助威,一块骂,甚者大打出手。现在想想风气是多么的恶劣,也影响了这一家的名声,这坏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子孙后代延续的更长,走的更远。
祖话说:“勤乃发家之本,俭为致富良方”。当看到我们浪费粮食时,就拿《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时候自然是不理解这么博大精深的古文。在我家里吃多少就盛多少饭,不准浪费,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长辈们就是这么做的,哪怕一粒花生米掉在地上,也会捡起来搓掉皮放进嘴里,更谈不上浪费了。
读书时老师常说,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守信,这是基本的礼貌,虽然家里没有人给我讲这个道理,但我的长辈们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养成了好的习惯。
过年时,我到姨妈家去拜年,向姨妈说声“新年快乐”。姨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包,放在我手上,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啊!你已经在慢慢长大了。我要告诉你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敬长辈,无论你将来走到了哪儿,你看到长辈都要有礼貌,尊敬长辈;第二句话是:孝顺父母,父母将你带到了世上,并养育了你。长大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顺他们;第三句话是:自强自立,将来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赖别人,靠着自己的实力工作,还要安于现状,勤奋进取。这就是我对你的期望,希望你时时刻刻地记住”。
以“学”兴家,养成好学向上的家风。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怡情养性、升华境界、滋养心灵。好家风的养成,与个人及亲属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有着极大的关系,知识充足,自然就能更加了解社会现象、懂得人生道理、分清是非对错。党员要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崇尚学习的氛围,让家人从书本中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收获,从学习中丰富知识、提升素养、明白事理,养成好学向上的家风。
以“俭”持家,养成勤俭节约的家风。“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在部分人的脑海中已逐渐淡化,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纵观历朝历代很多官宦贵族之家,都是由于教育不当,在子孙的骄奢淫逸中逐渐走向衰败的。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成为一种美德和习惯,成为一种良好的家风。
以“廉”守家,养成廉洁自律的家风。家庭是否具有强大的抗腐蚀能力,与家风有很大的关系,家风清明清澈,则家庭清正廉洁。
家风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伴随着我从懵懂无知走向了成熟,也将指引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家庭的家风总是引导着一个孩子前进的道路,也在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导师,也最能影响孩子。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妈妈)这个角色,更应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力,爱小家助“大家”。
分享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原标题:《【书香润廉 读书分享】好的家风家教 引导孩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