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题目有点难,看看孩子能考多少分?

  国庆长假倏忽一下就过去了,假期之后的孩子们有点假期综合症,全班居然有十来个学生没有假期的作业。为了检验一下孩子们是否把假期之前学的内容都忘记了,今天来了个突然袭击,考了一下第三单元,结果果然很不理想,平均分只有62分,看来假期里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了我。学生们还找理由说是试题太难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张卷子,看看你家小孩能考多少分。

  第一题是读句子,写词语,其实也就是看拼音写词语的一种,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学生能根据语境判断自己所填词语正确与否。这一次测验中出现的词语主要有:(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盔甲),(蹲),(沮丧),(磁场),(抵御),(干燥)等,学生出错比较多的有“盔甲”和“技高一筹”。

  第二题是补充词语并按要求作答,要求补充的四字词语有“弄巧成拙”,“威风凛凛”,“津津有味”,“井然有序”,“忘乎所以”,“全神贯注”,“惟妙惟肖”,“大步流星”,写出三个与“弄巧成拙”结构相同的词语,这个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可以写的有i很多,比如“出生入死”,“七上八下”,“三长两短”等等。

  第三题是选择题,第一小题选出成与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最后一句: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这个“雨后春笋”运用显然是不正确的;第二小题与“我的老师”结构相同的一项是第一组,“我的老师”是偏正式短语,第一组中“潍坊的风筝”,“清清的河水”,“微微春风”也是偏正式短语。

  第四题是判断题,考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比如第一句:地球是存在生命的逶迤的天体,显然就是不对的;第四句故宫是唐宋两代的皇宫也是不对的。

  第五题是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做假设等,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做出判断看看句子使用的是哪一种说明方法,比如第四句运用的便是做假设的说明方法。

  第六题是按要求改写句子,第一小题是仿写一句借物喻理的句子,可以选择“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等。比如矿石,可以写:不经意一番粉身碎骨的磨难,那它就永远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接下来还有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句子,有缩句,还有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这些题型平时接触比较多,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第七题是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考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这就要求平时化子们对于课文的重点部分要熟记背诵,虽说现在死记硬背的题目占比不是很高,但是几乎每次测验还是会有一定的分数是考验学生的背诵和默写的。

  第八题是快乐阅读,课内阅读部分选自课文《竹节人》,学生解释“风靡”和“前功尽弃”出错比较多,在说说自己会制作什么玩具的时候,得分比较少,这跟学生平时很少动手制作玩具有关系。

  课外阅读是一篇和环保有关的短文,题目是《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阅读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比如,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妙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阅读题要求学生至少读两遍以上的短文,问题答案多半都是藏在短文之中的,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最后一题是习作题,,这是一篇半命题的作文,题目是:————让生活更美好,可以填音乐,美食,旅行等等,要写清楚它对你生活的影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