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中的运算定律和简算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分数
大家好!我是我行我数李老师,欢迎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来查看更多的教育文章,同时欢迎您点赞+转发+收藏。
四年级“简便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和分数运算,所以它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小数和分数的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这些运算定律在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中都适用。
这里“多加就减”和“少加再加”这两个加法不难理解。
两个减法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多减就加”如我向A借了98元钱,现在还了100元(多还了2元),那A得找我2元钱;“少减再减”如我向A借了102元钱,现在还了100元(少还了2元),那还得再还2元。
注意:此方法只能用于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带符号”带的是数字前面的符号。
“带符号搬家”实际就是交换律的拓展。
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减法的性质在简算过程中,有正向使用和逆向使用两种应用方法,有时还会结合带符号搬家和去括号等综合应用,如上面第2题。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除法的性质和减法的性质两种应用方法相似,也经常会结合带符号搬家综合应用。
注意:在需要去括号和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或“×”,不用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或“÷”,要变号,“+”变“-”,“-”变“+”,“×”变“÷”,“÷”变“×”。
去括号最常见的应用方法如上面第2题,会结合多种简算方法一起运用。
“似是而非”,看着像对的,实际是不对的。你可千万别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后掉进“陷阱”。
这类“陷阱题”在判断和选择等题型常考,上面第1题可以直接计算,第2题则可以用“带符号搬家”来简算。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x c=axc+bxc;(a-b)x c=axc-bxc
乘法分配律是所有运算定律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有正向使用和逆向使用,有时还需要用积不变的性质来找相同因数,如上面第6题。
以下是同一道题,两种不同方法,你会选择结合律还是分配律来做呢?
278+463+22+37
100×16÷25
235-90+165
214-(86+14)
365-(65+118)
7755-(2187+755)
366-252+534-48
137-(51+37)
4900÷(4×49)
420÷35
210÷42
1356-(356-721)
235-(780-665)
640÷(16÷20)
360÷250×25
(2130+783+270)+1017
456-(256-36)
700÷25×4
75+25-75+25
325-125×2
56×8÷56×8
20×4÷20×4
199×25
72×125
88X125
101X18
76×237+23X237
47×10-37×10
(200+4)×25
63×201-63
25+99X25
101×101-101
66×44+33×12
首先,关注我,点击头像进入“我行我数李老师”的主页面。
然后,看到右上角的“私信”键,点击发送“四年级简便运算”即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