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努力,就越平庸?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研究:
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进行追踪,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
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几乎没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蚂蚁却无所事事,终日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从不工作。
生物学家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有趣的是,当研究小组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
而“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像极了研究中的勤快蚂蚁,平时很勤奋,关键时刻却茫然,陷入“低效勤奋”的怪圈里,始终平平无奇。
但比懒惰更可怕的,就是这种 “低效”努力。
Part.01
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我如此努力,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中有个特别扎心的回答:“不是努力无用,只是你在无效努力。”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刚毕业那年,他和一个同学一起进入了同一家公司实习。
为了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他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实习期间,他几乎每天加班到12点。
而他的那位同学,每天掐着点来,又掐着点走。
两个月后,公司考核转正,他本来以为自己稳了。
结果,他没能转正,而他的同学却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
他很气愤,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60天的勤奋努力,不过是个笑话!”
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看到后,发给了他两份业务报告,一份是他的,一份是那位同学的。
他的那份报告,密密麻麻几千字,内容却中规中矩。
与之相比,另一份报告,虽然只有千余字,但是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战略分析那一栏,他只草草提了一句,而他同学却浓墨重彩、深入浅出地指出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市场中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原来,在他为琐事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他的同学已经把策略层面的问题研究透彻了。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这样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他被自己表面的努力麻痹住了,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天工作到12点以后”,而忽略了思维上的精进。
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Part.02
90%的勤奋,都是无效的
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16岁便辍学打工,他在成为一名专业推销员之前,一直勤奋上进,却始终无所建树。
在开始的前20年里,他做过锅炉工,开过赌场,甚至当过小偷。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吉拉德在年少时对人生和工作,勤奋且有冲劲儿,但凡听到哪个行业赚钱,便立刻趋之若鹜。
35岁的吉拉德,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反而身体越来越差,不仅身患严重的气喘病,还背负着6万美元的负债。
身心受创的吉拉德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往,原来他一心只想赚钱,却从没有思考过怎样赚钱才能稳定持续。
反省后,吉拉德决定脚踏实地,到一家汽车经销商处工作,从一名实习生做起。
他用一只笔随时记笔记,积累知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攒销售人脉;遇到困难时,打磨自己的心态。
3年内,吉拉德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再随意跳槽。
最终,他以1425辆汽车的成交量成为了全年最佳销售,更在此后连续12年中,打破汽车销售的吉尼斯记录。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就如前期的吉拉德,往往是廉价的,付出的汗水和回报总是不成正比。这种忙碌,没有方向,不分主次,也不够坚持。
只有将你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精准的地方,你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如果勤奋只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本质,那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句空谈。只有在战略上深度思考,行动上精准勤奋,才能摆脱那拼体力的、最低层次的勤奋。
如果不能精准勤奋,那么大多数人所做的努力,90%都是无效的。
Part.03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精准努力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底层劳动者,非但懒惰,反而分外勤奋。
他们为了赚到更多钱,不惜身兼数职,而且甘愿做别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
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重复性强却看不到成长空间的工作中。以至于没留下时间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会出现,有的人看似忙碌,却仍困守局面,只感动了自己;而有的人,看似懒惰,实则暗自蓄力,一鸣惊人。
之前爆火的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就非常懂得精准努力。
当其他快递小哥,还在做着卸货、分拣、扫描、装车等日常的工作时,他却被评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并获得杭州市一百万购房补贴。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原来,他边工作边在想,如何能够把枯燥无味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玩出花样,提高效率?
经过认真思考、用心观察,他发现翻看快递代码需要花长时间,而熟悉快件的数据时能提高效率。
于是,只要一有空,他都在刻意背诵快件上的信息,反复训练记忆程度,直到准确无误为止。
后来,他便练就了,你念任意一个快件上标注的号码,他都能精准无误且快速地分拣到位的绝活。
凭着这项本事,他被公司看重,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并过关斩将,最终被评为高层次人才。
而其他的后台快递客服,仍只是麻木在行动上重复着相同的操作,认为“每天干活的时间比别人长”就是勤奋努力。
努力固然重要,但精准努力更重要。
Part.04
如何做到精准勤奋?
很多人会说,道理都懂,但说到根儿上还是做不到。
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
1、努力前先深度思考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一个人的勤奋质量,其实也代表着他的思维深度。
若是一直徒劳的挥汗如雨,不往深处思考,注定终日瞎忙,陷入无效勤奋的陷阱。
所以,做事前多做些了解,从整体看问题,不要局限在局部;
多换位思考,千万不要站在上帝的视角看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多想几个可能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2、敢于行动,拒绝内耗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作“自我损耗”。
所谓自我损耗,也成“内耗”,就是我们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外界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都能打乱我们的节奏,都是在损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而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我们的执行力就会下降,让我们在努力一天后,又累又没有收获。
所以有时候,我们明明很努力,却还是会一无所获,甚至身心俱疲。
远离那些与目标无关的事,将精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上,才能做到精准勤奋。
只有聚焦于自己的行为本身,让行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才能提升做事的效率。
3、保持勤奋常态化
古话说:“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道理很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也许你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但也一直没有成功过,因为你的努力,向来不持续。
间歇性的努力和持久的坚持往往看似一步之遥,却失之千里。
因为每一次间歇性的努力,都是一次新的开始,从没放弃的你,其实一直在缓慢起步。
保持常态化的勤奋,是对自己的过往和未来最大的担当。
4、坚持复盘
无论做什么,当结果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时,可能不只是你的努力还不够。
多做复盘,总结经验,经常反躬自省,可以优化你的努力,让你的勤奋更有价值。
多总结复盘,从过往汲取经验,才能收获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
Part.05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公式:勤奋+努力≠好的结果。
深以为然。
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没有思考的埋头苦干,还要美其名曰“勤奋”。
真正的努力,不在于肢体的忙碌,而是深度思考后持续的行动。
世上从来没有盲目努力的成功,唯有多思考、善行动,不断精进自己,你所期盼的定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