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父母支持985高校的女儿退学当尼姑,14年过去她后悔了吗

  2018年,一张“最美尼姑图”火遍全网。

  图片中的女子穿着一袭带着补丁的白衣,背着青花布包裹着的古琴,回眸淡淡浅笑,令人如沐春风。

  很快,好奇的网友们挖出了这名尼姑的全部信息:释正孝同,29岁,2008年剃发为尼,已伴青灯古佛近十年。

  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位“最美尼姑”竟是985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释正孝同

  顿时,全网争论不休,纷纷对释正孝同的选择感到疑惑不解。

  “985大学毕业,前途一片光明,随便找一份工作都能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她怎么这么想不开,父母居然能同意?”

  如今,释正孝同已远离红尘14年之久,她是否满足如今清幽寡淡的生活,可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释正孝同,俗名释正孝,出生于1989年,河南安阳人。

  释正孝之所以毅然决然遁入空门,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先天深入骨髓的基因以及后天耳濡目染的教育所共同决定的。

  她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每逢初一十五,不论刮风下雨,必定按时去寺院烧香拜佛。

  

  释正孝和父母

  平日里,母亲时常翻阅佛经,双目紧闭,嘴里喃喃念叨着佛法,心无旁骛地打着坐。

  寻常人家的胎教都是婉转动听的轻音乐或幼儿故事,而释正孝在母亲肚子里时,听的却是佛经佛语,没有旋律,声调起伏也不大。

  从小,释正孝闻的最多的味道便是佛香味。

  家中常有白烟弥漫,宛若仙境。释正孝也见怪不怪,从最初的蹙眉抵触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乐在其中。

  每逢烧香拜佛日,母亲会牵着释正孝的小手,前往附近的佛院寺庙,将院内的佛像陆续叩拜过去。

  

  起初,释正孝甚是不解,天真地问:“他们只是石头块,为什么要给他们下跪?”

  母亲听得心惊肉跳,神色紧张,连忙用手捂住女儿的嘴巴,做出一副忏悔的模样,双手合十道:“佛祖见谅,孩子不懂事,说错话了,请别怪罪,阿弥陀佛。”

  随后,母亲又捧起释正孝的小脸,严肃道:“以后千万别说这种话!万物皆有生灵,要对佛祖怀有敬意,这样他们才会保佑我们无病无灾,幸福安乐。”

  释正孝被母亲的认真架势给震惊到了,愣愣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长期以来,受到母亲的影响,释正孝小小年纪,竟也有了慧根,嘴里还会冷不丁蹦出几句佛语。

  

  渐渐地,她习惯于在睡前翻翻佛经,感受佛教领袖释迦摩尼的前世今生,体悟佛语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从小与佛法结缘,释正孝的心态平和,始终不骄不躁,从不计较得失,将荣辱成败看得很淡。

  大部分时候,释正孝的性子内敛沉静,鲜少将喜怒表现在外。

  因善于思考,释正孝在学习上也颇有灵气,成绩几乎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后,释正孝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安阳实验高中。

  骤然进入高压的学习环境,释正孝未能很好适应。

  重点高中,遍地都是学霸学神,曾经的全校第一也泯然众人矣,不值一提。

  所有人都卯了劲埋头苦读,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泡在书堆与题海中。

  短期尚且能适应,但若是长期如此,不是学疯就是学傻。

  

  进入高中后,释正孝明显感到了无力的挫败感,学习内容的难度直线提升,竞争对手的能力很强劲,即便她付出了数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赶得上别人。

  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脸上失去了平静与从容,变得有些烦躁与苦闷。

  父母见状,甚是担心,提议外出游玩散心,调整一下心态。

  “孝孝,你想去哪玩,爸爸都可以带你去,游乐场?动物园?或者游山玩水,也可以。”

  释正孝提议道:“湖北红安的天台寺,去那可以吗?”

  父亲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问道:“你确定吗?”

  释正孝笃定地点了点头,缓缓道:“它是1400年前建的,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我想去看看。”

  天台寺

  天台寺坐落于连绵的群峰之间,周边植被茂盛,春日樱花烂漫,秋日落叶纷飞,景色十分宜人。

  早在隋唐时期,天台山上就设有庙宇佛寺,寺内佛音缭绕,清幽典雅。

  天台古寺有六德——忠孝礼仪廉耻。其中,“圣德真如,以徳成佛”是该寺的修行主张,十分契合于生活节奏快的现代。

  一入千年古寺,踏进花香四溢的天台禅林,品味浓郁清香的天台禅茶,释正孝瞬间感觉烦恼消散。

  次日凌晨,外面漆黑一片,寺院的晨钟响起,僧人们早早起床,换上袈裟,齐集在大殿念诵佛经。

  只见大殿灯火通明,庄严肃穆,僧人们有序地列队排开,双手合十,念诵心经,整齐划一。

  整座庙宇梵音萦绕,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之所以开设早课,意在提醒芸芸众生:一日之计在于晨,今日莫要犯错误。

  释正孝也参加了早课,与僧人们一起诵读经典,跪坐在蒲团之上,心中一片平和,没有一丝波澜。

  突然,她感受到脸颊上的一丝湿润,才意识到自己落泪了。

  至于为何流泪,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接下来的几天,释正孝爬了被冠之以“红色圣山”之誉的天台山,也曾赴茶园亲手采摘过茶叶。

  待得越久,释正孝的心中愈是不舍。她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这般人间仙境融为一体,仿佛自己生来便属于这片天地。

  

  “我想多待几天。”释正孝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

  父亲见女儿是真心欢喜,便同意了。

  直到待到不能再待,释正孝才被父母硬拖回家。

  临走前,她恋恋不舍地望着这座千年古刹,一言不发,但眼神中却渗透着渴望。

  似乎在说,我还会回来的。

  回归现实生活,释正孝的心境完全发生了改变。

  面对每日忙碌的学习,释正孝不再急躁与焦虑,而是以寻常心看待。

  偶尔,她也会陷入迷茫,感叹生命不过须臾之间,芸芸众生皆是宇宙中一粒微小的尘埃,能做什么呢?只能顺命而为。

  

  不过,释正孝是理智与清醒的。从始至终,她都没放弃过学习。

  2007年,释正孝参加高考,进入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很快,她收到了来自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喜不自胜。

  可渐渐地,她没那么高兴了。好似有一股子气堵在释正孝的心口,提醒她别忘了未了的心愿。

  

  那段时间的夜晚,释正孝总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佛祖座下的小弟子,每日刻苦修炼,兢兢业业。

  梦醒后,释正孝竟有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终于,她做了一个不为世人所理解的决定:削发出家。

  亲近的同学得知后,简直难以置信,大吃一惊道:“你疯了吧,好好的学不上,当什么尼姑?你的心已经死寂成这样了?”

  纵使寻常人面对僧侣时总是礼遇有加,但若是遇上身边人出家的事,仍是难以接受。

  “我不是不想上学,只是找到了我的人生归宿。”释正孝淡淡地说,不愿辩解过多。

  

  很快,父母也得知了释正孝出家的想法。

  “我不劝你,也不阻拦你,一切全凭你自己的心意,人各有命,谁都没法逆天改命。”母亲心平气和地说。

  相反,父亲火冒三丈,恨铁不成钢,怒斥道:“你们两个都疯了,女儿不懂事,你也跟着不懂事?只要一出家,她的下半辈子就毁了啊!”

  不过,释正孝心意已决,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她的想法。

  剃度仪式上,父亲亲眼看到女儿的一头青丝慢慢掉落,再抬头,已是一个光秃的脑袋。

  他忍不住转身抹眼泪。

  释正孝倒是十分欣慰,想着剪去头发,亦是摆脱烦恼,远离尘世,从此便能随心而欲。

  

  2008年,释正孝正式成为红安天台寺中的一员,被赐法号“释正孝同”。

  寺院的生活规律有序,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每日清晨,释正孝循规蹈矩地进行洒扫与劳作,偶尔也会接待外来的游客。

  至于饮食,每日的馒头与青菜是标配。

  其他僧人长年累月吃下来,早已食不知味。可释正孝却吃得干干净净,一滴不剩。

  在她看来,吃东西不过是为了满足身体能量的需要,不用过分在意食物是否美味与昂贵。

  

  此外,释正孝的生活很是清简。

  她的卧室只有一张木床、桌椅衣柜,以及几本翻烂了的佛经,没有其他装饰。

  她还规定自己每季度只换一件僧衣,若是穿破了,就打个补丁继续穿。

  修行艰苦,男儿尚且熬不住,可身体瘦弱的释正孝竟硬生生扛了下来。

  相比于其他寺院,天台寺亦有它的独到之处——禅乐。

  “我20岁才学拉小提琴,入行晚。别人从小练起,有童子功,但我没有,只能苦练。山上没老师,必须跑山下练,来回需要六七小时。”

  很快,释正孝凭借惊人的意志力与认真的态度,成功被选进广玄艺术团。

  这是国内首家且唯一一个僧人艺术团。

  艺术团主要由年轻僧人组成,年龄在25岁左右。成员们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诵经学习外,还要挤出七个小时练习弦乐。

  而后,僧人们还要前往各地参加义演,节目数目高达40个。

  

  当初选择乐器时,释正孝一眼相中了小提琴。

  然而,小提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的乐器之一,很难快速入门,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

  释正孝通常在早上念经打坐,下午和晚上则用来拉琴练习。每每练习完,她的腰、肩、手都会无比的酸痛,可她迎难而上,甘之如饴,技艺也愈发娴熟。

  由于受教育程度高,释正孝的学习能力极强,很快在艺术团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拉琴外,释正孝在主持、朗诵、舞蹈、独唱等领域也干得有声有色。

  

  一次义演活动中,释正孝担任主持,口才了得,精彩瞬间被游客捕捉下来,发到网上。

  网友们见释正孝才貌出众,给她封了个“中国最美尼姑”的称号。

  此后,释正孝成了“网络红人”。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天台寺烧香拜佛,只为一睹“最美尼姑”的风采。

  不过,在看完乐器演奏后,便会对艺术团肃然起敬,感叹道:“原以为寺院搞乐团只为图个乐趣,没想到是真刀真枪,一点也不比专业团队差。”

  

  然而,有得必有失。

  鉴于僧人身份的特殊性,释正孝等人也收到了来自四方八方的质疑与恶意中伤。

  “出家人怎么能玩乐器,还跳舞,这个世界太颠覆想像了!”

  “佛门讲究清修,整天听这些靡靡之音,倒不如趁早还俗回家呢!”

  “出家人最在意男女之间的分寸,可和尚和尼姑又排练,又同台演出,是否有违出家人的原则?”

  

  面对这些抨击,释正孝特地作出解释:“禅乐是属于禅者的演奏,也是一种修行方式。它是包容的,超出了宗教与国界。这世间凡是真善美的事物,都值得被赞颂与弘扬。至于清规戒律,我们从来没打破,男女演奏者之间很少交流,即便必须交流,也一定会有第三方在场。”

  2022年,释正孝已落发出家14年。

  这14年间,她变得更加沉稳与安静,看待世间万物的观念也发生了莫大的转变。

  相比于纷乱嘈杂的外界,释正孝更喜欢寺院中简单清静的生活。一心向佛,无欲无求。

  在她看来:“一个人穷极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幸福与快乐,我出家后,能学习禅乐,每天保持好心情,这就是最简单幸福的生活了。”

  

  如今,外界的争议仍未停止,网上时不时会有帖子与喷子冒头抨击释正孝。

  可释正孝不再搭理,而是关起门过好自己的日子,任凭有心之人如何猜想,她始终坦坦荡荡。

  曾有人问释正孝是否后悔过出家,她虽未正面回答过,但长达14年相伴青灯古佛的清修日子足以证明一切了。

  人各有志,世间芸芸众生,没必要非把人生活成一个样。像释正孝追逐自己心之所向,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