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 从8000条新增专业记录 看未来发展

  央视网消息:又是一年开学季,2023级本科新生开启他们的大学生涯。他们将要探索怎样的世界?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各高校现有专业的名称和近年来的专业“上新”记录,来看看正在孕育的未来是怎样的。

  开学季,2023级本科新生将开启他们的大学生涯,走上一段承载社会希望和未来变革的旅程。在高校开设的一门门专业中,我们透视出了正在孕育的未来。

  打开教育部最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792种专业展现在我们面前。

  

  对所有专业的名字进行共性词提取,“智能”“智慧”作为高频词在众多的传统专业名词中很是显眼。医学、交通、农业等基础学科前都加上了这两个词,信息技术的力量,在未来将深入渗透到更多行业。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我们收集了近四年1200多所高校近8000条新增专业备案和审批的记录。分析增设各个专业的学校数量后发现,有40个专业在此前三年都没有学校申请开设,而今年增加了,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专业都与生态环境有关。化学学科位居世界前列的北京化工大学,增设了研究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资源化学专业;地处新疆的塔里木大学新增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新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将培养出致力于保护地球的新一代。

  147所国家推进建设的“双一流”高校在今年新设了140个专业,“行星科学”“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材料”“未来机器人”,这些富有未来感的专业名字彰显了他们在向着更多未知的科学前沿探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 沈冰:今年开始建立了行星科学,这个主要是为了未来对深空探测的急迫的需要。包括对于火星样品返回、小行星样品返回、载人登月等等这一系列的研究需要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上是很大的,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性的方向。

  我们再把时间线拉长,穿越十年,探索这个时代里专业的变迁。

  

  2013年起,40多种亚非、拉美的小语种专业先后增设,这一年,中国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专业为“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合作搭建了桥梁。

  

  2015年,智能、数据相关专业开始出现,这一年,中国提出构建“数字中国”。2018年人工智能加入专业名录后,连续三年成为增设学校最多的专业,新一代人才把握新一代科技变革。

  

  

  2019年起,200多家学校先后增设储能、新能源相关专业,这一年,中国提前兑现了碳排放量强度下降承诺,并在下一年提出了推动实现“双碳”的目标。

  

  2020年,量子信息科学首次在本科阶段设立,这一年,中国针对量子科技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

  如今,我们从这最新增加的8000条专业记录中,看到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向前探索未知的坚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