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北京成绩单公布
本届服贸会上,围绕国际合作、科技前沿、市场趋势、创新成果转化等行业热点话题,18场专题论坛及会议将陆续举行,包括北京中医药创新发展论坛、2023年公共卫生高峰论坛、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八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等。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全国首位、国家医学中心数量占全国一半、获批上市的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数量占比超过全国三分之一……在9月2日举行的2023年公共卫生高峰论坛上,市卫健委主任刘俊彩总结了“健康北京”建设的“成绩单”,“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至2022年十大成果”也在论坛上发布。
当前,健康生活方式在北京市民中加快普及,全市慢行系统超过320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突破50%。2022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5%,居全国首位。同时,本市的健康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刘俊彩介绍,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万余家,床位13.4万张;12个国家医学中心落地北京,数量占全国一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28项,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5%。此外,本市已有30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京企临床研究响应率达100%。目前本市已有3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占比超过全国四分之一;19个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占比超过全国三分之一。
首都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绍,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设立10年来,已经资助了7轮、1990个项目。依托该专项,494项诊断方法和877项治疗措施得到优化,制定或更新诊疗指南57部,先后获得授权专利373项、转化70余项。经评选,“IgA肾病无创诊断及靶向治疗”等10项成果获评“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至2022年十大成果”。
此外,在9月2日举行的北京中医药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密云区科委、北京科酷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孵化园。该孵化园是国内首个中药院内制剂孵化产业园,也是国内首个中药院制剂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及交易平台。孵化园选址密云区朝密双创园区,规划面积约2000平方米,将吸引北京乃至全国的名老中医,建立独立的研究型诊所集群,开展高质量人用经验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研发特色中药院内制剂以及开展中药新药转化。(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 实习生 姜雨辰)
链接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至2022年十大成果
CAD-1001治疗PTPRZ1-MET融合基因阳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团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改良DLI进一步降低难治复发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团队)
北京市脑血管病大数据监测平台(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
北京地区脑卒中远程诊治网络试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团队)
IgA肾病无创诊断及靶向治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吕继成团队)
基于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分析与检测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团队)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应急响应及常态化防护措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团队)
智能化社区慢病管理信息系统(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浩、刘新颖团队)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团队)
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策略与临床应用综合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团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