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星光 | 跨越山海,普陀教师谆谆教诲照亮大山孩子的读书路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崇文高级中学,一所依山傍水的美丽校园,这里距离上海2000多公里。2022年8月,普陀区长征镇启动鲁甸县教育帮扶。上海市长征中学的张香滨老师主动请缨,登上开往千里之外的列车,跨越山海赴鲁甸县支教。
“支教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的梦想!”一年来,他默默守望着大山里这片“责任田”,用心血和汗水“播撒”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无私大爱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在辛勤耕耘中彰显着沪滇东西部协作的使命担当。
鲁甸县崇文高级中学
千里送教践初心:谆谆教诲点燃孩子们读书的信念
夏日的文屏山,满山葳蕤,绿意浓浓。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张香滨走出教室,他的脸上笑容灿烂。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过去几十年,除了旅游,张香滨从来没有走出过上海。当得知长征中学有教育帮扶名额,去云南省支教一年半的消息时,他当即把自己要去支教的想法告诉了妻子。“老张,你去吧!家里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孩子的!”妻子的支持,更是给了张香滨莫大的动力,他主动联系学校报了名,紧接着就踏上了向往的支教之旅。
援滇团队出发前的合影(右四为张香滨)
当第一次走进崇文高级中学校园,看着这所山沟沟里的学校和孩子们清澈无瑕的眼神时,张香滨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彻底挖掉鲁甸县的‘穷根’,改变这里教育理念落后的现状,让孩子们树立读书进取的信念,将来走出大山走向广阔的世界,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鲁甸是云南的贫困县,而鲁甸崇文高级中学也是2022年7月刚从“民办公助”转为纯公办性质,学校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历史老师,张香滨所在的班级共有60余名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有的孩子一学期就回一次家,剩余时间都在学校寄宿里,一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怀着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愿望,张香滨先从备教材、备教法、备练习等教学环节入手,默默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努力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创新教育方法,上课时利用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视频、图片、教具等手段辅助,缓解学生“坐不住、管不住、闲不住”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嘴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继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大量正向故事的分享,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了解到学习的意义,鼓励他们重新树立起读书进取的信念。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将来,你们一定可以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价值!”谆谆教诲里,蕴藏着张香滨对孩子们的殷殷期望。
潜心教研传薪火: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简单的教师宿舍就是张香滨在鲁甸县的家。宽大的书案上堆放着各种历史教研资料,这是他在深夜伏案提笔的汗水结晶。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教研活动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但这正是崇文高级中学的教育短板。
面对沪滇两地教育教学落差,有着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的他,义不容辞地担任起高中历史教研组长,并组建“课堂+课题”教研共同体,他要给这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当地教育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张香滨与高中部历史教师共同研讨各年级教学重难点
教研会上,他总是耐心地给高一高二的老师讲解每节课的重难点,给高三老师讲明复习步骤和方法,特别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公开课上,他认真地聆听,在评课环节给组内老师提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了解到当地老师过去很少参加培训的情况后,他立刻行动,在组内积极展示优质课,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老师。在优质课展示上,轻松的氛围、发散的思维、多样的互动,让大家大开眼界:“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张香滨认真听组内年轻教师的公开课
看到当地学校使用的教辅书厚而晦涩难懂,张香滨就召集组内的老师,提出要自己编写适合孩子们学习的历史校本教材。经过一番努力,他先后编写了《中外历史纲要导学案》上下册、《历史合格考复习资料》中国史复习、会考复习资料四本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将重点内容重新梳理、整编,配合通俗易通的课堂练习,投用后老师们上课的质量大大提高,孩子们学习起来也轻松了很多。
张香滨编写的教材
“张老师总是乐于分享,帮助我们纠正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是一个有大爱的老师,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组的年轻老师表示,因为有了张老师的无私指导,他们把学习到的优秀教学经验反哺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张香滨指导教研组工作
今年,张香滨迎来了自己的50岁,他也如愿实现了自己心里的支教梦想。他说:“人生总要多一些不一样的经历和过程。感谢教育帮扶合作的契机,让我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为沪滇东西部协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