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创设社会救助工作监测体系,“温暖指数”让社会救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杨浦区日前推出“温暖指数”2.0版,这是该区民政局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共同设计的一套社会救助工作监测体系,通过指数的实时反馈,准确、高效地监测全区社会救助工作成效并及时发现短板弱项。“杨浦区是人口大区,社会救助工作对象基数大,当前正在打造‘温暖杨浦、智汇救助’社会救助新模式,需要在纷繁的工作头绪中抓住牛鼻子,而‘温暖指数’可以作为政策成效‘晴雨表’、民生痛点‘报警器’,实现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动态感知。”杨浦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温暖指数”作参考,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力方向更加明确,据此打造的“温暖系列”民生保障服务品牌逐渐成型。培育温暖顾问,打造社区救助顾问骨干队伍专业的救助服务队伍,是开展救助服务的前提。杨浦区现有社区救助顾问440人,实现了辖区居委全覆盖,在参与救助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后魏其凤把所学专业引入社区救助顾问工作中,设计《困难家庭入户调查表》,累计走访超过2000户困境家庭,梳理困境类型,形成救助服务需求清单,建立长白新村街道困境家庭数据库。在社区救助顾问岗位工作了8年的周玉娇,对待困难人群用心用情。比如,她不断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径,帮助辖区内一位80岁的阿婆与因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子顺利住上敬老院和福利机构,过上安心生活。杨浦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科科长高征阅介绍,培育一支站位高、业务精、有情怀、有智慧的社会救助人才队伍,在共情的过程中帮助他人,为救助对象提供温暖服务,这是该区下一阶段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今年推出的“金牌温暖顾问”评选,一方面可以汇聚榜样力量,推动提升救助工作的精准性、专业性、有效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发掘辖区内优秀人才力量,组建杨浦区“救助顾问”骨干队伍。杨浦区民政局还将在此基础上建立“政策找人”经验交流机制,提升社区救助顾问对“沉默少数”困难群众的发现能力、对困难诉求的回应能力、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织就温暖云,实现“被动救助”转向“主动救助”今年年初,依托数字赋能,五角场街道尝试建立温暖云精准救助服务平台,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型升级。温暖云上线后不久,五角场街道救助顾问借助系统进行标签叠加、筛选比对,发现建新居委有一个小朋友同时符合低保、残疾家庭和困境儿童等多项标签。救助顾问上门调研后了解到,小朋友今年上二年级,平时由家中老人照顾,其父母均是残疾人,并无工作收入。在详细了解这些情况后,五角场街道救助顾问通过温暖云辅助分析,制定了一套“组合方案”,精准帮扶这个“沉默”的困境家庭:一方面,帮助小朋友申请办理困境儿童相关手续,享受每月困境儿童补差,同时在“温暖云”爱心单位资源库里匹配到一家爱心单位,捐赠全年助困金。依托“温暖云”的“社会救助资源库”,小朋友还获赠了来自开放大学的免费图书,街道未保工作站还将根据需要联络辖区内高校党员志愿者提供学业帮扶。整合平台信息,对现有困难群众信息进行标签识别,实现政策精准到人,是杨浦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力点,而五角场街道的“温暖云”正是这样一种尝试。记者了解到,“温暖云”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将在杨浦区稳步推广,相关功能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杨浦区民政局正推动各项民生数据与“一网统管”深度融合,围绕日常服务、常规帮扶和精准帮扶等内容,加速实现“一屏管救助”。筑起“温暖桥”,建立综合救助模式今年7月底,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场以“点亮好奇心”为主题的科学探索之旅为8名困境儿童打开了了解科学的一扇窗口,这是社会组织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与长白新村街道为困境儿童准备的一份科学礼物。困境儿童青少年受家庭条件限制,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方式单一,此举正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这场活动也是杨浦区落地“温暖桥”计划的一个现实场景。今年以来,杨浦区进一步加大试点力度,选取大桥街道、平凉路街道、四平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等,开展“小桥大爱”——“温暖桥”精准救助项目,联合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依托专业救助团队,以资源配置为导向,为困难人群提供物资捐赠、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全方位、专业性综合救助,推动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心理+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杨浦区“温暖桥”精准救助项目将以困难家庭增能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为试点街道内具有多重困境的家庭提供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预防性、辅导性、支持性专业服务。作者:刘力源编辑:苏展责任编辑:祝越*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