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上楼”塑造“智造空间”:上海临港旗下多个园区全力打造特色专业产业载体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近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临港集团承办的“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推进会”在漕河泾开发区举行。上海临港(600848)旗下多个园区项目作为特色化、专业化“智造空间”代表案例被予以介绍。
对标国内外工业上楼的优秀实践样板,上海制造正以只争朝夕之态,主动向天空要空间,科学推动工业上楼。从平面集约到向天空发展,“工业上楼”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空间叠高,而是通过运用创新建筑设计和新型技术,打造一系列高品质“智造空间”的产业载体及配套设施,形成高度产业集聚,满足企业对产业链的全生态联动需求,并同步实现土地的高效灵活利用。
在推进“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政策引领下,上海临港结合“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模式驱动力,在旗下漕河泾开发区、临港南桥科技城等多个园区正全力打造此类特色化、专业化的“智造空间”。
漕河泾开发区:依托“工业上楼”先发优势,孕育“智造空间”未来潜力
据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漕河泾开发区就已作为“工业上楼”的第一代践行者和先行者,起步建设了多个当时极具特色的“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多年来,通过对于垂直发展模式的理念解读、深耕实践与经验积累,扎实积蓄了漕河泾开发区对于打造新时代“智造空间”的未来潜力。
发展至今,在上海“3+6”主导产业门类体系的指导下,漕河泾开发区围绕“元创未来”这一上海首批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主题,已形成了集聚科技绿洲、写字楼+厂房复合载体等多种适配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的工业上楼新型载体类型。
依托多年来在虹钦园、新汇园等项目上对“工业上楼”规划、设计、建设的全流程管控经验,以及深耕特色产业、引领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思路实践,漕河泾开发区正在“新时代、再出发”的奋斗道路上进一步深度融合“专业化”工业上楼与“特色化”智造空间的创新探索,着力研究为园区企业进一步提高沟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区域释放优厚产业资源、打造生态场景的新路径,进而在未来实现更多元、更集中、更高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港南桥科技城:在数字江海崛起“垂直工厂”,打造南上海“智造空间”典范样板
上海临港旗下临港南桥科技城倾力打造的“数字江海”,是上海市“五个新城”的转型示范引领项目和奉贤区“一号工程”,集聚了一流的资源禀赋、政策优势、产业能级、发展势能。
“垂直工厂”是数字江海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响应上海“智造空间”建设要求所迈出的坚实一步。记者获悉,目前,作为“智造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江海内的“垂直工厂”项目即将结构封顶。从“平面缩圈”进阶为“立体增长”,在数字江海崛起的“垂直工厂”将有力地提升产业密集度,强化城市复合度。
一是空间效能得到全新提升。以传统园区为例,1.2的容积率意味着园区100㎡的土地上只能建设120㎡的产业空间;而在数字江海的垂直工厂中,4.0的容积率相当于园区100㎡的土地上可以建设400㎡的产业空间,大大增加了对企业的承载能力,以同样的土地资源实现了产值的高效叠加。二是产业功能实现高度复合。在垂直工厂的同一栋建筑内,不但可以实现研发和小试等生产环节的“上楼”,还能将仓储、办公、展示、会议、检测、营销等功能全面放置于同一栋建筑之内,形成“前店后厂”和“生产-组装-服务”的高效空间布局。三是园区经济驱动生态联动。在产业载体“单体复合、组团复合、整体复合”的三重加持之下,数字江海正通过“垂直工厂”的垂直发展模式,孕育园区经济对产业生态联动的驱动能力。通过让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在这里完成“设计—实验—研发—智造”的一体化生态闭环,辅以园区中更为丰富的办公场景和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力全渗透式“智造空间”的样板典范。
据悉,以“工业上楼”塑造“智造空间”。未来数年,上海临港旗下多个园区将全力打造特色专业产业载体,科学适配“智造空间”的客观发展要求,持续为上海产业发展贡献临港智慧与临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