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营园地丨很高兴我能记录这么多
参观省博:千年之后的参差
去省博物馆,进行拍摄作业,要绕几百米才能找到入口。
人流熙熙攘攘,看来大家或主观,或潜意识地,对文物抱有瞻仰之心。
我没拿讲解的MP3,也没拿地图,时间不多,准备走哪儿算哪儿,用肉眼去看那些厚重历史的渊源,找找灵感。
进入馆内就看到了曾侯乙,有人在打卡。走进内部,偏暗的场景、隽美的灯光设计,我的心瞬间沉静了。文物们清冷地在玻璃罩中望着我,相比它们,我更像幽灵,走马观花,带来了喧闹。
用相机记录它们的时候,思绪有些飘忽,尤其是观瞻越王勾践剑时,精致的纹路、勾人心魄的弧度跨越了千年,杀伐之气仍在光影之间闪烁其上。
剑身上的文字最为震撼,是怎样的工艺和智慧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不曾褪色?
古字穿越千年,清晰可见;今文墨迹未干,却已烟消云散……
直白的参差,厚重的感叹。
技术浅谈:记录手段的变革
技术更迭,让讲故事起了变化。
山西省文旅厅发布过一段古建筑的宣传视频,展示了《黑神话:悟空》游戏中场景和实际取景的对比,山西南禅寺、铁佛寺、广胜寺、鹳雀楼等古建筑、石窟以及自然风光在游戏画面中生动呈现,该团队通过扫描手段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复刻还原,从某种角度来说,古建筑在数字世界得到了永久保护。
有很多团队借助游戏工业的技术,对已损毁的古文物进行复原。未来如能结合元宇宙和AR、VR等技术,身临其境也不再是想象,谁不想再看看辉煌时的圆明园?
同样,新闻行业的讲述方式,也在技术革新中产生了变化,无人机、穿越机等设备拓宽了视线,手机降低了记录门槛,受众改变了文稿的深度。
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的方式,可以让永恒的东西,永远不变。
培训感触:全媒体时代的改变
此次全媒实训,大开眼界。
过去的新闻阵地只有墨字印刷,全媒时代,微博、短视频都已成阵地。读一份报纸需要几十分钟,几秒钟的视频,上亿人观看。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性,让更多故事得到了曝光机会。
在读者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新闻制作筑起一座新的门槛。就连人民日报、新华社这种严肃的官媒,也用“YYDS”“真香”等网络用语了。
不再沉溺过去的报道方式,虽然它们魅力仍在,这鞭策着我们去改变,去学拍摄,去剪辑短视频,去了解各年龄群体的关注点,让他们感受到被我们关注的态度。
时间过得真快,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感到了紧迫,回去后,对短视频的拍摄要摆上日程了。
这个时候,这个时代,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实训营第19期学员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