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心理服务”的发展需做好规则设计
原标题:对“AI心理服务”的发展需做好规则设计最近半年,00后女孩周美宜感觉身体“不对劲”,医生诊断她患有重度焦虑症和强迫症,她决定寻求心理咨询。但机构咨询费高昂、权威医院号源紧张等,又让她犯了难。后来她接受AI心理服务机器人“北小六”提供的咨询服务,并对咨询结果感到满意。目前AI心理咨询日益普及,仅“北小六”就服务约一万人次。AI帮助实现“优质心理治疗人人可得”成为可能。(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由AI机器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诸多优势不容低估。机器人可把心理评估程序熟记在内,做到评估过程规范,结论十分精准。为患者制定心理干预程序,以及实施科普宣教等,机器人也能做到高度标准化,不出现丝毫偏差。机器人还是能力超强的“学霸”,可以阅读大量相关病例,并做到过目不忘。此外,机器人按照设定的程序行事,且脾性好,不使性子,不会因情绪波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在心理与精神诊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当前,AI心理服务机器人值得加速研发和推广。但是,AI心理服务虽然优势明显,短板也不能忽视。机器人理性有余、感性缺失,无法提供“带温度”的服务。现阶段,或许只能让机器人作为医生的帮手,才能让服务富有人情味,并实现医生与智能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当前“AI+医疗”蓬勃发展,各类高质量的“AI医生”频繁出现,并深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喜爱。因此,对包括AI心理服务机器人在内的所有智能医疗产品,民众都应持欢迎的态度。但与其他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相比,医疗类人工智能产品既关乎健康与生命,又涉及个人敏感隐私,具有更高的风险,更要防患于未然。AI心理服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如何让这类智能服务更高质安全,社会仍须作出不懈努力。(罗志华)来源:羊城晚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