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最美劳动者 | 邓军:执“实干”之笔 绘乡村振兴蓝图 写乡村振兴答卷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村,农田里的稻穗因饱满而穗头低垂,弯腰弓背,像是迎接深秋的“赶路人”。同样“赶路”的,还有青菜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军。

  邓军入户走访。

  邓军入户走访。

  “青菜塘村作为郎岱镇的‘大村’,共辖18个村民小组4488人,劳动力2300多人……”一来到青菜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邓军便向笔者详细介绍起了青菜塘村的情况,好似一个土生土长的青菜塘村人。有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经历的邓军,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主动请缨来到郎岱镇青菜塘村,他始终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用心倾听群众心声,来到青菜塘村不到三个月,已经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几件“心头大事”。

  邓军通过实地入户走访,了解到青菜塘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他深知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对接选派单位,争取资金项目支持的同时,多方奔走,几经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青菜塘村辖区内的郎岱镇第一中学、东山小学提供捐赠,并对2023年考上大学的18名学生提供资助。

  随着教育质量的提升,郎岱镇第一中学生源激增,导致224名学生无课桌椅可用。为解学校燃眉之急,邓军多方协调,向省教育厅申请价值5万元的全新课桌椅224套。郎岱镇东山小学课外读本紧缺,而教学资源获取渠道狭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虽然已经修建了供水系统和饮水设施,但一、二年级的学生娃要么没有喝水容器、要么没有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成为影响孩子们健康的潜在危险。为此,他找到贵州省励志公益发展中心,为东山小学捐赠保温保冷小学生专用水杯100个、图书500册,让学生、家长及乡亲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邓军积极开展“教育兴村”行动,为青菜塘村营造全民抓教育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邓军为本村大学新生争取信用社助学资金。

  邓军为本村大学新生争取信用社助学资金。

  青菜塘村青菜塘组村民肖兴贵说:“这个书记很好,才来我们村两个多月,就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了,而且他很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在我们村经常和老百姓聊天、谈心,老百姓有些什么事,只要向他反映,他会尽他最大的力量帮忙。”

  为尽快全面了解村情实际,邓军充分用足每天的时间,摸查民情,来到村民家中,他以诙谐、幽默的沟通方式,认真、诚恳的工作态度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一一记录,内容涵盖群众尤为关心的就业、教育、就医、青菜塘村的发展等。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小组会等方式,邓军了解到,青菜塘村新华组2.3公里的进组公路、东山小学交叉路口处约400米的主干道因多种因素导致损毁,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邓军带着村民们的共同愿望向各相关单位部门汇报后,已立项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并将进展反馈给群众,让群众心安。

  在耐心的沟通中察民情、听民意、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邓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群众心里。他表示,他要的就是问心无愧、问老百姓无愧、问时代无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小巨人、老百姓的贴心人。

  由于青菜塘村人口基数大,办公耗材也相对较大,针对青菜塘村日常办公开支吃紧情况,邓军也是多方争取爱心企业帮助,解决办公经费2万元,协助村委日常办公正常高效运转。

  邓军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就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干,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从细处着手,厘清思路,让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解决。但是,邓军却认为,他目前所做的这些事情,离他的驻村“内心三问”和“做三个人”的初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作中的邓军。

  工作中的邓军。

  郎岱镇青菜塘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卢贵军说:“目前,他已经和村支两委、村民都打成了一片。一来就进入驻村工作状态,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第一时间了解村民的诉求和急难愁盼,并多方协调解决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民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因为他的到来,我们青菜塘村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驻村两年,每完成一件事,他心里就踏实一点。除了为群众解决能立竿见影的小事,邓军还结合村情实际,为青菜塘村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在青菜塘“全省文明村”的基础上,以申报全国文明村为契机,开展整村亮化工程,为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带来夜间的“光亮”,据统计,整村布灯需要200盏路灯才能全面推进,已纳入待办清单里。

  邓军计划在青菜塘村成立一家劳动公司或劳务队,利用自己的优势统一为村民培训,联合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特区人社局、特区工会等部门,根据村民实际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精通建筑行业专业技术后,推荐他们到省内优质建筑施工项目务工,既保证村民稳定就业,同时,近距离务工,还能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对老人的照顾。(图/文 浦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