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作者:朱永彪(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教授)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和主要抓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初步形成了新的开放格局。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我们科学、完整、准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系统性指南。“一带一路”具有内外双重目标“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因应国际形势变化,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提出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更为中国打造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在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下,有对外、对内双重属性和双重目标,是“内外兼修”:对外目标是在更好地“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步伐,继续不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同时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对内目标则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更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助力中国更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带动国内落后地区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拓展国家战略的发展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更加坚实的国内基础。内外目标互为补充,相互依托,缺一不可。没有对内目标,对外目标就失去了最终方向和支撑,将很难长期持续;离开对外目标,对内目标的根基就会受损,发展环境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只有内外兼顾内外均衡,才能更好实现“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在内外两方面成绩显著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系统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绩:在对外目标方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对内目标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共建“一带一路”显著提升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有助于中国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保障中国产业链安全。经过十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主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化新形势的新型全球化方案,成为中国协同共建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难题的中国答案,并吸引了众多国家制定了相应计划,为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世界经济复苏撬动了更多的资源。由此,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提档升级。中国提出的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等标准,建设“健康、绿色、数字、创新”丝绸之路等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新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理念重要贡献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建“一带一路”还显著促进了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的交流和对话,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为中国与相关国家深入交流交往奠定了综合稳定的基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中国的快速发展受益于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同时也为国际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支柱、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延续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国际经济格局提供更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元素,注入更大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确定性,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和进一步发展,也将加快中国建设成为贸易强国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转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紧抓中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的战略举措,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更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好地平衡内外双重目标,显著提升国内各地区协同发展水平,高质量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以八项行动为抓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既是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计划,也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直接抓手。在中欧班列等基础上拓展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形成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将进一步大大加强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建国家相互之间的联通便利性,也将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下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在开展务实合作方面,中国拿出了更多真金白银,这将在全球撬动更多的资源,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的增量和信心,并且通过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将使所有共建国家和人民都能从中受益。随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继续支持民间交往、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也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建设,通过合作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筑牢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国内相关战略与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进一步融合,提高各战略间配合的紧密度,建立良性的协作机制。如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与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间的协调与融合,系统有机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承担着多重使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战略统筹和布局,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