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务本楼重新上岗!修缮后被用于开办集美嘉庚乡村振兴学堂等

  修缮过的务本楼保留着原来的木质楼梯,部分房梁用的也是原来的木头。(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铺满红色瓦片的闽南式屋顶,罗马圆柱装点的西式屋身,这幢“藏”在天马山下的98岁嘉庚建筑——集美农林学校务本楼经过修缮,已焕发新生,重现芳华。集美农林学校由陈嘉庚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创办,是集美学校的一部分。去年3月,“集美农林学校”保护修缮工程启动,让残缺不全、破损严重的古老建筑“摇身一变”,成为集美农林学校校史展馆、集美嘉庚乡村振兴学堂、厦门市集美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并引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落地工作室,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乡村振兴智库联盟,让陈嘉庚农林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据悉,集美嘉庚乡村振兴学堂、集美农林学校校史展馆、温铁军工作室、厦门市集美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集美乡村振兴智库联盟将于今日揭牌,集美嘉庚乡村振兴学堂也将迎来首期培训——集美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集美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暨各级领导干部力量培训班。【揭秘】保留木质楼梯 沿用嘉庚瓦项目组专门调配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秉持“不改变文物原貌、尽可能减少干预”的原则,按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复,让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延续着嘉庚建筑风貌。修旧如旧,但旧应该旧到什么程度?在修复务本楼木质楼梯、二楼栏杆宝瓶护栏前,项目组人员制定了专项保护措施,在施工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材料,并充分使用原材料进行修复,让建筑保持着原有时代特征的“古早味”。如今,沿着务本楼的木质楼梯登上二楼,脚下传来轻微的“咯吱咯吱”声,抬头仰望,是布满岁月痕迹的木质房梁。工作人员介绍,修缮过的务本楼保留着原来的木质楼梯,颜色较深的房梁是原来的木头,颜色较亮的是新的木头。嘉庚瓦,是集美农林学校楼群最大的特色之一。如果采用其他瓦片替换,就失去原有的味道了。因此,工匠们对屋面原有的瓦片尽收尽护,在搬运过程中采用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尽量保存屋面每一片旧瓦片。同时,按照原有瓦片1:1定制了7000多片嘉庚瓦,从开模到铺装耗时3个多月。【链接】集美农林学校存续21年陈嘉庚先生十分关注农民及农村生产生活问题,认为“欲振兴闽南农林业,则农林学校之设立尤亟亟”,计划在天马山或美人山麓择地开办一所农林学校。1925年,集美学校校长叶渊等人按照校主指示前往考察,议定农林学校校址和农林场场址,并在得到嘉庚先生同意后购地建设校舍。1925年12月,农林学校校舍务本楼及附属用房建成,并开辟农林试验场。1926年3月11日,集美学校农林部正式开学,并于1927年改为集美农林学校。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春,集美农林学校开办农林专科。这可能是福建省最早开办的农林高等教育。集美农林学校于1947年2月停办,存续时间21年,抗日战争时期还曾迁往安溪县、大田县办学。1954年,陈嘉庚先生接受了省农业厅的计划,将集美学校农场的土地无偿献给国家,改建国营种猪场。(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叶佳敏 陈柏辉)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