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六盘水:农特产业“多点开花”,一路向好
近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 2023 年主流媒体看凉都主题采访活动在六盘水开展。记者一行先后走进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贵州初好农业公司)、六盘水弥你红猕猴桃公司、盘州坪地火腿工厂,一睹六盘水刺梨、猕猴桃等农特产品产业在新时代、新发展、新景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变化。
刺梨产业:鲜果种植助农增收致富
进入深秋,刺梨收购已经结束,作为水城区龙头企业的初好农业公司也早已进入刺梨系列产品加工环节。
走进初好刺梨加工厂,一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传来,工人们正在将一袋袋的刺梨鲜果运送到传输带上,清洗、压榨、灌装 …… 整个生产环节正在有序进行着。
" 为确保鲜果保质保量压榨成汁,我们采用国内先进生产设备、优质的生产工艺,24 小时轮班工作模式进行压榨生产。" 贵州初好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年压榨处理刺梨等农特产品 12 万吨的前端生产线和气泡水饮料、刺梨干果线等 14 条后端生产线,刺梨生产加工产能跃居全省行业前列,建构起康养、果汁饮料、休闲食品、功能饮料、酒精饮料五大系列,涵盖 18 种产品,形成了线上平台全覆盖,高铁、高速公路引领覆盖全国的线下销售方式。
据了解,目前,六盘水市的刺梨种植面积已达 117.56 万亩,成为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市州,产业覆盖 60% 以上的乡镇。其中,水城区种植刺梨 40.3 万亩,涉及全区 25 个乡(镇、街道)96 个(居),覆盖农户 3.7 万户 16.2 万人,发展一路向好。
近年来,水城区紧紧围绕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之发展定位,紧扣 " 一二三四五 " 总体思路,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过去生长在深山的 " 刺梨野果 ",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通过多年的努力,让 " 小刺梨 " 做成了 " 大产业 ",并以此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
同时,水城区持续围绕 " 刺梨 " 做大做强文章,不断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了刺梨品牌的知名度,构建起了 " 种、管、加 " 融入 " 产、供、销 " 的刺梨产业发展格局。
并以辖区龙头企业——初好公司为载体,严格按照 6 元 / 公斤单价的标准,对全区 23 个乡(镇、街道)的产出的刺梨鲜果进行收购,以此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
另外,水城区在 40 余万亩刺梨基地的基础上所打造的 2 万亩刺梨 " 千斤园 " 已建设完成,为刺梨产业的原料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正通过 " 刺梨加工企业 + 合作社 + 种植农户 " 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企业加工需求,推进刺梨鲜果保底收购,让不少农户享受到刺梨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提振农户发展刺梨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猕猴桃产业:一颗红心酿造甜蜜生活
提起六盘水的特色农产品,红心猕猴桃必在其中。猕猴桃鲜果、果酒、果干、果糕 …… 这一系列产品早已成为六盘水家喻户晓、远销省内外的佳品,其种植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 " 法宝 " 之一。
一枚小小的果子,何以衍生出诸多产品?
在猕猴桃公司的生态食品加工园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猕猴桃鲜果进行分拣、筛选、清理、装箱,各项作业有条不紊。
经过多次分选后,大中小各类果子分别进入不同生产线。有的果子在冷链物流中心 " 化身 " 为鲜果礼盒,身上贴有二维码可进行溯源追踪;有的前往精深加工中心,以果脯、果酱等新形象出现在市场;还有的则是去往果酒生产线,和菌群一起酿造酒香甜蜜。
在该公司系列产品展陈区,果酒、果干、果糕、果浆、饮料等琳琅满目,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该公司的系列产品不仅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的专营店里,还走上了俄罗斯等不少国外消费者的餐桌,且摇身一变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 " 餐桌饮品 "。
追溯六盘水红心猕猴桃的主要发展历史,是了解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2014 年 10 月,由六盘水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联合六盘水市内规模较大的 19 家民营企业,成立了六盘水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鲜果销售和精深加工,引领打造 " 弥你红 " 公共品牌。
现如今,六盘水凉都猕猴桃公司建设了万吨级的冷链物流中心,可实现猕猴桃长达 9 个月的保鲜存储,有效提升了果品货架期和商品价值。同时,建成 " 凉都弥你红 " 生态食品加工园进行猕猴桃精深加工,具备了果酒、蒸馏酒、白兰地产能 5000 吨,饮料、果脯、果酱、休闲食品及生物萃取、美容产品等 5000 吨的产能。
据六盘水市农业投资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该公司还加强与贵州省轻工所、贵阳学院、贵州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共同在健康食品、生物萃取及美容美颜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2022 年,六盘水猕猴桃鲜果销售收入突破 1.6 亿元,深加工产品突破 1.4 亿元,最终销售收入目标突破 3 亿元。
火腿产业:匠心传承 让产业一路向好
" 腌制火腿时,重在遵循制作工序,不然存放的时间不长,甚至会影响品质和口感等。" 来到盘州市坪地乡火腿加工厂的储藏室内,一条条色泽鲜艳的火腿挂满了架子,散发出一阵阵独有的香味。火腿非遗传承人、省级工匠王福生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火腿制作要点。
火腿制作是王福生家的祖传工艺,到他手里已是第四代。他表示,制作火腿不仅要用心看,仔细学,更要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
据了解,盘州市制作火腿历史悠久,元朝时《普安厅志》里就有盘州人腌制火腿的记录。到了清初," 盘县火腿 " 的香味甚至飘到旁边的云南省,受众多食客所喜爱。
" 盘县火腿 " 形似琵琶,皮色亮黄,肉色红润鲜艳,香味清正浓郁,味道咸香可口,油而不腻,是盘州市特产,与宣威火腿、金华火腿一起并称为中国 " 三大火腿 "。2012 年," 盘县火腿 " 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盘县火腿为何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与猪的品种、产地、肉品质以及颜色、口感等有着密切关系。" 王福生介绍,在发酵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腿发酵一致,日常管理时,还要注意火腿失水、风干和霉菌生长等情况,根据气候变化,通过开关门窗、生火升湿等方式控制温度、湿度等,让火腿有最佳发酵环境。
以传统手艺留住当地人的味蕾记忆,王福生不吝分享着 " 盘县火腿 " 的制作过程和技巧。王福生说,自己作为非遗传承人有责任把 " 盘县火腿 " 发扬光大,把腌制火腿的技艺带到各家各户,把百年来的传承文化带进学校课堂,代代相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 盘县火腿 " 知名度大幅提高,从贵州小县城走向全国大市场,产业市场一路向好,并已成为贵州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李梦秋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