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中国少年摘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上海中学已获12块金牌

  最近,朋友圈被一个特大喜讯刷屏!时隔四年,中国队上演王者归来,再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宝座。

  原来,近日在英国巴斯刚结束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中国代表队总成绩荣获世界并列第一,这是自2015年起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失去第一后,再次夺回冠军。包括上海中学2021届学生黄嘉俊在内的6名中国代表队队员全部摘得金牌。特别一提的是,这也是上海中学学子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获得的第12枚金牌。来看详细报道!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IMO每年都吸引着无数学子为之奋斗着。从1959年的七国鼎立,到60年后的百国争鸣,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它高质量的比赛试题和参赛选手们的口口相传。

  让人意外的是,今年竟然出现了团体双冠军的罕见情形——中国队和美国队分别以227分的总分并列第一!距离上一次出现团体双冠军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

  

  图源IMO官网:1999年中国队与俄国队并列第一

  而团体排名第三的韩国队总分为226分!仅仅以一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竞争之激烈丝毫不输争分夺秒的奥林匹克体育竞技!

  据了解,IMO竞赛分为两天,每一天的比赛选手有4个半小时的时间解决三道题目,一共六题,每题满分7分,一个队伍最多允许6人参赛,也就是说理论上的团体最高分可达到252分(历史上唯一一次252分是美国队于1994年获得)。今年的题目依次涉及:代数、几何、组合(16日最后一题)、数论、组合、几何(17日最后一题)。前IMO银牌得主Eugene Lee(于2013年代表新加坡参加IMO),他个人认为本届的前五题与前几年相比较容易,第六题则"very very hard"。

  

  图源IMO官网:各题得分情况

  今年金牌线为31分,银牌线为24分,铜牌线为17分,与去年基本持平(去年金牌线:31,银牌线:25,铜牌线:16)

  今年有6名参赛者获得个人满分,分别为中国队的谢柏庭和袁祉祯,美国队的Colin Tang和Daniel Zhu,韩国队的Youngjin Cho以及波兰队的Jan Fornal。

  第60届IMO团体第一:

  中国队、美国队

  第60届IMO团体第三:

  韩国队

  第60届IMO团体第四:

  朝鲜队

  图源IMO官网:第60届IMO团体成绩

  看看今年的IMO题目

  会不会做?

  

  

  1

  2019年第60届IMO中国队成绩

  

  图源IMO官方社交媒体:第60届IMO中国队

  总成绩:227

  获得奖牌:6枚金牌

  排名:团体第一(并列)

  

  图源IMO官网:第60届IMO中国队各队员成绩

  各队员成绩:

  

  中国队历届IMO竞赛成绩

  2018年中国队获得四金两银,总成绩为199,团体排名第三。

  2010-2018年:共获得四次团体第一,三次团体第二,两次团体第三。

  2000-2009年:共获得八次团体第一,两次团体第二。

  中国队王者归来

  时隔4年,中国队王者归来,再登IMO冠军宝座

  2015年-2018年,4年间中国队成绩虽未出过前三,但也一直未再登顶世界第一的位置。2019年,中国队再登IMO冠军宝座,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的智慧与力量。并且,中国自1958年征战IMO以来,共获得20次团体第一,在世界参赛队伍中,占据遥遥领先的地位!

  时隔8年,中国队6名队员再次全部摘金

  自2011年中国队全员摘金后,中国队已有8年时间,再未取得如此成绩。而2019年,中国队再获全员摘金的优异成绩,由此,今年选手的实力可见一斑。

  时隔3年,中国队再获满分,时隔11年,再次斩获双满分

  2016年杨远为中国队获得一次满分,至今已有3年时间;自2008年韦东奕和牟晓生为中国队摘得双满分的桂冠后,中国队也有11年未再获此佳绩。因此,2019年,袁祉祯与谢柏庭为中国队再次斩获双满分的荣誉,可喜可贺!

  2

  上海中学的12块国际奥数金牌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IMO比赛中,包括上海中学2021届学生黄嘉俊在内的6名中国代表队队员全部摘得金牌。这也是上海中学学子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获得的第12枚金牌。

  

  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代表队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一所学校能摘得12块金牌,成为全国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最多的中学,在国际同类学校中也很少见。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从“1”到“12”,蕴含着怎样的“奥秘”?

  

  上海中学高一(8)班黄嘉俊。(右)

  金牌获得者共同点:

  持续保持兴趣坚持下去

  “他诚恳、踏实,文科、理科都好,我们都很崇拜他。”在小伙伴心目中,黄嘉俊不仅数学好,文科、体育都不错。

  上海中学高一(8)班的黄嘉俊是上海入选本届国家队的唯一一名选手。黄嘉俊初中毕业于华育中学,初二时曾获理科创新大奖、物理大奖,初三时获得化学竞赛大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在2017年高联赛中获一等奖,同场竞赛的大多是高中生,而当时的黄同学还是一名初中生,却获取了最高奖项。

  为此,在华育2017学年奖学金颁奖大会上,他作为一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黄嘉俊在领奖台上说:本来理科平平,然而在不断的坚持之下,先从华育平行班转入数学班。然后再从数学班起步,拿到高联赛一等奖。能够分享的经验就是——坚持、自信、享受数学的美好!

  他说,能完成这个蜕变的过程,更是离不开华育中学的培养。华育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的老师和教练、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完成蜕变。而上中,最后让他站上了全国的颁奖台。

  班主任语文老师徐婷育说,黄嘉俊性格开朗乐观,兴趣广泛,热爱体育。刚进入高一军训时,他的军训小结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流露出坚持不懈的动力,可能与他今后在竞赛道路上能一直走下去有关。“不要觉得理科生文科不强,黄嘉俊创作的古诗文也很有文采。平时性格沉稳、为人低调,他和小伙伴很合群,今年还被评为学校‘小专家校长奖’。”徐婷育说。去年11月,黄嘉俊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即第34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上荣获一等奖,并于今年3月入选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代表队。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曾5次出任中国国家队副领队,也是上海中学获奖学生主要指导老师之一。在他看来,黄嘉俊这些金牌获得者的共同特点是,能在一段时间对数学集中关注,甚至痴迷,并保持个人兴趣,持续坚持下去。而学科竞赛也最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考验心理素质。

  

  在课程“海洋”里遨游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轨道

  2000年,上海中学学生摘得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直至刚结束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获得第12块金牌,其中从2008年至2016年,还创造了一所学校连续9年有学生摘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的神话。

  “数学从来就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上海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体系建构,就是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轨道。”上海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冯志刚说,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自由地做出正确选择,才能志存高远。

  根据学校对12块金牌获得者的跟踪显示,这些金牌获得者现在基本都在从事数学研究和学习。“对数学学习十分执着,对数学的释疑、探究、成败的坚持性,让金牌获得者将数学当成终身从事的事业来发展。”冯志刚说。

  2000年在韩国举行的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也是学校第一位获得学科类竞赛国际金牌的学生吴忠涛,曾三次进入数学国家集训队,自麻省理工大学本科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加州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后,现已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2008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获得者牟晓生,不仅当年是学校“最受欢迎学生”,现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高中生提升数学基本素养”与“加强对数学强潜能学生的早期识别与培育”两条腿走路,将科技班、工程班可选择的5个专门方向(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班的5个专门方向(工程、通讯、环境、能源、海洋)打通,去年又与中科院合作,新增了“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组”这一交叉学科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在课程的“海洋”里遨游,让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不断开发学术潜能,持续开发学术兴趣,更有效地根据志趣能匹配领域进行课题和项目学习,探究新的学术高度。

  在这样的课程选择学习中,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主见,逐步清晰自身未来生涯发展大致方向。

  2017届科技班学生魏洵婧对物理十分感兴趣,她研究的课题在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上并没有获得好成绩,但她凭着个人兴趣,坚持不懈地继续探究自己对这缕升腾的“烟雾”认知。

  在第67届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赛(ISEF)上,《一缕烟的背后——恒温热源上方气流的形态和烟颗粒疏密条纹成因的研究》课题成果,一举夺得物理与天文组全球仅有的两个一等奖之一,浩瀚太空里的一颗小行星还以她的名字命名。

  3

  学好数学,带来什么

  当下,社会培训机构热衷开设各类思维训练班,不少幼儿园孩子就报班。为了升学敲门砖,或出于从众心理,一些家长认为别人家孩子学了奥数,自己孩子不学,以后就会“吃亏”……其实,这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冯志刚说。

  真正适合学奥数的学生比例大约在5%左右。原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数学特级教师唐盛昌说,真正喜欢奥数的学生,在学奥数的过程中,会面临高原期、迷茫期、飞跃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观察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有数学方面的潜能或天赋,是否摔得起跤,摔了之后是否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或爬得起来……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持童趣和好奇心远比名次来得重要。

  

  一直以来,学好数学很重要。近日,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制定《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加强我国数学科学研究。在数学专家看来,数学教会学生更严密地看问题,更有条理地做事情。数学能培养人的精确分析、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就算学生成年后从事的工作与代数、几何等无关,日常生活也需要“数学眼光”,数学让人学会有层次、有依据地思考问题。

  数学奥林匹克是为中学生设计的一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比赛,服务于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的青少年。如何正确理解奥数,恰当开展奥数活动?“无论如何,在数学方面兴趣与潜能相匹配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都应该得到尊重,将奥数头顶上过亮的‘光环’去掉,但也保留一片‘蓝天’。让有潜能的孩子展示才华的平台,重要的不在于取胜,而是参与。让奥数回归自然,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冯志刚说。

  IMO竞赛中有趣的一幕

  最后分享一下本次IMO竞赛中有趣的一幕:除了6名中国少年表现出色,最终拔得头筹,此次IMO竞赛中,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如果光看图片,你能分清哪支是中国队吗?”有网友发文感叹,文中列出了四张IMO公布的参赛队伍图片——

  

  

  

  

  这是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的队伍,几乎清一色的华裔面孔。

  例如,此次与中国队并列第一的美国队,阵容中除2号选手外,其余5名均是华裔。

  

  美国队

  而加拿大的队服配色,看上去也莫名熟悉。

  

  加拿大队

  如今赛果一出

  “中国人的数学水平”

  “中国人和中国人对战”

  “中国人的游戏”

  更成了热议话题

  6名中国少年

  真给力!真长脸!

  注:本文由上海升学综合整理,内容来源“上观新闻”、“青春上海”等。

  责任编辑:陈莹 执行编辑: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