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自然先从身边的风景开始,高校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学会“发呆”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郭会桥
通讯员 晁悦
视频剪辑 张渊
02:22
“电子时代,我们都习惯低头刷手机,与自然处于逐渐割裂的状态,或多或少都患上了‘自然缺失症’”。日前,《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落下帷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度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在自然教育专家、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潘淑兰看来,拯救“自然缺失症”得先从关注我们身边的风景开始。
《大九湖湿地探索家中小学研学旅行手册》
73页的奇妙之旅
“走遍了这段湿地之旅,我在书中还附带了读者承诺书,让大家思考,我们可以为湿地保护做什么?”潘淑兰是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研究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规划与设计、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与评量、环境素养等。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她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了一套《大九湖湿地探索家中小学研学旅行手册》。翻开《大九湖湿地探索家中小学研学旅行手册》,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套手册配图精美、语言活泼,赋予了读者“湿地探索家”的身份,其中中学基地版,仅仅73页的正文,一口气读完,相当于享受了一次奇妙的大九湖之旅。
《我的湿地保护计划书》
“掩藏于山巅之上的湖泊竟然不是清澈见底,呈棕黄色,这是为什么?”那里的植物有“喝水冠军”——泥炭藓、爱“吃肉”的植物、会“催眠”的植物……那里还有“家鸭的祖先之一”“缩小版娃娃鱼”……书中提到,如此美丽又有内涵的大九湖湿地曾经的面积竟然减少了一半,我们该如何为保护大九湖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篇结束后,便翻到了研学篇,书中采用精美插图罗列了研学流程和旅行路线,从“破冰”游戏到“大九湖通行证闯关”的环节设计,从绘制地图、撰写科学报告到如何拍摄照片和视频,实用丰富的技能及时穿插讲解,详细的行程表和任务清单用心具体、操作性强,一路走下来既有眼花缭乱的自然风景,又有沉下心来的细致观察。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文末还附带了《我的湿地保护计划书》,编者鼓励学生们用实际行动参与进来,形成一次完整的亲密自然之旅。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潘淑兰
记者了解到,潘淑兰老师还编写了《国宝金丝猴研学旅行》小学、中学教材、《研学旅行概论》本科教材。主持《神农架金丝猴与生态保护》《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湿地》和《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中小学教材编制项目,“环境教育有觉知、知识、态度诸多层面,但最重要的是环境行动。”在教材中,她总是花心思让读者感受到参与保护行动、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
《国宝金丝猴》中小学研学教材
半小时的“发呆”作业
“很多关于自然教育的课程或者活动,都是从校外发起的,比如夏令营、亲子游之类的,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很少机会参与到,这不吻合教育的公益性。”近日,记者在湖北经济学见到了潘淑兰,她告诉记者,除了编写教材,自己一直努力把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研究中,唤起大家对自身行动的重视。
2021年春季,潘老师开设《环境教育与伦理》课程,并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30分钟观察校园,在慢观察中记录真实体验。“环境教育有觉知、知识、态度诸多层面,但最重要的是环境行动。”潘老师提到,眼下正值金秋,校园里花草树木都在兀自变化,令人惊奇,然而学生们对此很少感同身受。“电子时代,我们都和大自然太过疏远。”为此,潘老师介绍,爱护自然,请先从身边的风景开始,只有让学生学会感受身边自然的变化,才有可能涉及更大的环境议题。
潘淑兰布置的课堂作业分四周完成,她鼓励学生不带手机或者手机关机静音,选择户外一处固定角落,每周坚持观察景色变化。“前几周,同学们反馈好无聊,怎么会有专门让人‘发呆’的作业,可是到后来,大家的感受越来越丰富,鸟群从我头顶飞过,树叶发芽,叶子也有好多颜色……”
学生分组进行校园绿色生活调查
学生通过慢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一份特别的期末作业也由此诞生。学生们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份“校园绿色生活调查报告”,选题包括光盘行动、快递包装、低碳饮食、节能省电等。报告内容包括详细真实的数据、资源浪费的情况及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实地调查校园绿色生活
一年校内碳排放量相当于生产1000辆汽车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学校5栋教学楼一年浪费的电费超过10万元;每年校园浪费的食物能填满10个教室……“亲身投入去调查,并经过直观的换算,才知道原来身边的浪费这么严重!”不少同学这样感慨。
课外科技作品成果展之一
潘老师说:“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节约用水用电,但是到了大学真正能做到的学生有多少?因此想办法让学生对浪费有感,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活!”
课外科技作品成果展之一
将环保融入到生活中
“环境教育里有一个概念,叫生命重要经验。”提起自己为何选择环境教育为学为业,潘淑兰回忆这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小时候住在一个美丽淳朴的村子,我们常常在小溪边抓鱼,在小树林里面玩,伙伴们还会绕着树林接力赛跑,可是后来那片树林不见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与美好的童年一起逝去,让记忆无处安放,“环境破坏就回不来了,所以面对自然,我一直有着急切的心情,必须早点行动,才能把它们保护好留给下一代。”
潘淑兰老师带领学生研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潘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力度都在持续加强,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落地。“比如我们说节约用电,可以是及时关灯,也可以是更新房屋设计,使得房屋结构更加利于自然照明,环境保护并不只是环保专家的事,而是每个人的责任。”
神农架研学旅行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蒋昕说:“《环境教育与伦理》是一门具有价值引领意义的课程,把绿色低碳理念种在大学生心里,引导年轻一代理性审视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负责任的态度力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神农架研学旅行
在采访中,潘淑兰时常提到“融入”一词,“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政策融入到生活”“环保融入到其他领域”等,潘老师说,越是大的概念或者好的愿景,越需要我们从身边开始做起,每个人、每个专业、每个行业都可以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她编写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推动研学旅行的出发点,而最终的目标仍然是“行动”,“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有限,但是如果能影响五十个学生,他们再影响别人,那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便会有更多的种子发芽长大。”
神农架研学旅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