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段儿童学画画到底在学什么
今天整理了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每一个有这方面困惑的家长朋友们。当然,以下言论也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有措辞不周还请见谅。
1.孩子几岁就可以学绘画了?
我的建议是4岁以上。
这几年我没少在那些一线二线城市的穿梭考察,也参观过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绘画班,大多接收最低年龄是在4岁左右,当然,也有个别会提早到2岁多。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差异,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家长的闲暇时间等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孩子入学的原因。
先说说两岁多这个吧,两岁多的孩子确实是发挥天性,创造力最强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画画课上好好引导一定是非常好的,但同时也因为年龄小的关系,家长需要随时陪同并且配合老师引导,一方面许多家长没有这样的闲暇时间来陪伴孩子做这件事,另一方面多数家长没有办法接受那些看起来胡写乱画的作品还能分外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了绘画班就应该画出像模像样的画来,通常忘记结合孩子的年龄段来考虑问题,最终会以家长觉得花钱了孩子没学到东西而忿忿不平,绘画班会以家长不够理解不懂艺术而尴尬不已,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再去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也是多数绘画班没有开设这种类似于早教的绘画课程的原因。
所以4岁开始上兴趣班成为多数机构的标准时间,我前两年也试着把年龄提早到3岁以上,收到的第一批学生便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姑娘和我那调皮的小外甥,但我更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尊重孩子善于听取老师见解的家长。
我在给这两个宝宝上课前做了许多准备,短片,图片,讲解,绘画心理等,自以为做足了准备的,然后上课时候却发现,竟然能够完全失控。
虽然孩子年龄都差不多,但性格差异太大,小女生性格乖巧但思维活跃,能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我在讲完主题后她能够很快开始自己的构思,并且在我问到她时能够跟我介绍画面中的剧情,但她很倔强,很多时候不太愿意听取我的建议,更愿意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我试着调整自己方式,将引导方向调整到她更愿意接受的方向去,她很认真并且耐心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而另一个小男生就完全不同了,从刚开始的完全不愿动手到满教室跑圈圈,后来终于在手掌拍颜料的环节上停下来了。我甚至在想,幸亏这是我外甥,要别的孩子,我还真不知怎么和家长交代呢,一节课都干了些啥?
课后小姑娘开心地给妈妈看自己的作品,这位妈妈首先夸奖了孩子有耐心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随后询问孩子画面的内容,孩子便津津有味的一一讲解,画面非常和谐。
所以,最后因为孩子的性格,独立能力,家长的理解程度以及期望值等原因,我们最终还是建议最低入学年龄提高到了4岁。
2.怎么选择绘画老师,选年长些的经验丰富些?
当然不是。如果有从事创意类工作的朋友就能够知道,年轻人才是创造力的主力军,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接受的教育,接触的外界,都在随着发展不断地变化,新一代的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方法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年轻的老师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多更新颖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老一辈的老师就没有作用了,在创意界往往都是新生力量主前锋,经验丰富的老将退居二线把关,管理等,他们凭借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对行业对客户,对市场的了解,再结合年轻团队的创造力,最终共同促使自己的团队越来越强。
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年轻的新成员,他们虽然缺乏经验,对行业了解不太深入,但他们敢想,敢做,善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而我们年长一点的老师,虽然信息能力跟不上年轻人,接受能力和方式也趋于老化,但我们有踏实的做事理念,有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学习能力,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劣势,所以,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年轻人与老员工团结协作的组合。如果大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组合,那么不妨权衡各自的利弊,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去做选择。
3.孩子那么小,画儿童画有什么用?画得又不像!
那么,有的孩子画得那么像,又有什么用?变成艺术家了吗?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让孩子学画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艺术家,毕竟艺术家不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群体。我们更希望孩子通过学习画画能够提升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至于是什么能力,请阅读下文。其次就是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画得好就是画得像这件事,那为什么好的绘画作品为什么价值远高于照片呢,论像的话,相机应该比人厉害多了呢!拍照就是了还那么辛苦画画干嘛呢!这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好的作品往往是作者集个人经历,感受,结合素材,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集成,并不是单单照着某个物体画得一模一样。相反很多能够画得一模一样的人却很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因为他的思维是在顺着原物走,并没有自己去思考过,所以在后来有一部分人成了艺术家,有一部分人却成了匠人。
在早些年如果问我儿童画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想我也会像许多大号或者宣传上写的一样去回答你学美术能提高审美,能使人安静,能够懂得搭配衣服,能从事很多艺术类的职业之类的回答,但近些年我已经不会这么回答了,对 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那些东西其实太遥远了,远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 并且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到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一些更加切合 实际的答案。
首先,低龄段孩子的绘画没有办法满足我们大人的审美需求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一时半会看不出来她有什么意义。但它并不是没用的。它的作用会附着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比如多方位看待一件事物,比如有条理的分析事物,比如通过一个事物寻找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比如会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呈现一件事情……这些能力可能在小的时候没有太大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增多,这些能力便会得到最好的发挥,比如我们的发散式思维方式可以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的习惯,在理科的学习中作用极大,又比如说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引导的事物联想延申法,在阅读理解以及写作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的,这就是我所倡导的低龄段绘画课程的主要方向,如何让孩子拥有创造的本领,一种思考能力和表达形式的本领,这种本领不仅仅是一幅画,也有可能是一道题,一篇文章,一个物件的运用,一件事物的表达。
近两年来我常常将绘画比作作文,我觉得这是最贴切的形容:绘画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我们有主题,有归纳,有修辞(装饰)手法,有表达(叙述)方式(角度),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所以我的孩子们有能力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所以课堂上孩子们的作品都不尽相同,因为他们都是不同的孩子啊,本该就是不同的呀!
4.低龄段孩子绘画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
不一定哦,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都能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差异相互补充,才会有那么多近乎完美的事物,老师和学生一是一样,相比较学生而言,老师只是多了些经历,多了些专业的技能,多了些表达的方式,相比较老师而言,学生更善于大胆的假设,更敢于想象,更能善于捕捉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也是个互相补充的组合,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在教老师,也许有许多人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许多的想法,许多的点子确实是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给到的启发。所以我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迷茫不知所措时老师可以引导方向,在学生产生一个还不错的想法时老师也应该配合学生将这个不错的想法实现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样的话大家是在共同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一般不愿意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说:这样不对,这个应该这样,我们这个要这样子做……类似于这样的措辞,这种消极的措辞会影响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会因为怕做错而不敢去做,怕做错而不愿意去做,会更依赖于类似于标准答案的这种东西,如果他们都不愿意,不敢去想去做,那有何来的创造力呢,老师能给的只能是引导,只有他们自己去尝试了,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历,才能有自己的理解。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
最后,分享一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炼关键,归纳信息,选择主体等方式去表达这个故事,通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出现的事物等互动,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事物分析中,从而养成一个提炼信息的好习惯,故事中出现的鸭子,金鱼,螃蟹,乌龟,青蛙,都能够和小蝌蚪构成一个主体,所以并不是我们孩子必须要画一个青蛙和一群蝌蚪在算是小蝌蚪找妈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有许多情节,这些情节都可以成为一副单独的画,事物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有千万种,而且这些方式和角度孩子们自己就能够决定的。我也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些画面时即使没有看到青蛙也能知道这是画的小蝌蚪找妈妈。
请欣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