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职教 打开希望之窗

  新华社记者 张大川 央秀达珍

  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西部欠发达省份青海省来说,情势急迫。

  近年来,青海面对布局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大而全、产教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一批产教深度融合、高原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特色专业涌现,初步构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变布局:面向当下、学以致用

  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和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相隔只有50公里,专业设置重叠率高达80%以上,均以机电、化工等为主。既造成资源浪费,也难以腾出力量发展新兴专业。

  这是过去青海职业教育的缩影:布局结构不合理、优势专业不突出、新兴专业不足。2017年9月,青海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步履。

  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尝试朝信息化方向转型。“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继续保留适合当地经济特点的骨干专业,淘汰如硅酸盐化工等生源不足的专业,两校重叠率大大降低。”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国海说。

  围绕当地新能源、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青海职业教育新增光伏发电、环境保护等30多个新型专业,停办或停招采矿技术、火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等26个专业。专业设置基本覆盖青海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

  针对6个藏族自治州职业教育力量薄弱问题,青海2018年投入1.15亿元,支持每州重点建好一所中职院校,藏区职业院校也开始探索以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办学模式,重点打造热贡艺术、高原旅游、民族文化、藏医藏药、现代农牧等20多个特色专业。

  敞开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一定要敞开大门。”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说。

  2014年,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入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立实训基地,摸索现代学徒制试点;2016年又引入青海甲山装饰有限公司,共建甲山生产性实训室。

  “实训期间,我参与了甲山公司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别墅室内设计等项目,这让我更有底气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王子琪说。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海峰说,通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从2014年开始,学院新增了消防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学生毕业后企业抢着要。

  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发生过企业单方面撕毁协议,使学校和学生承担损失和风险的事情。记者了解,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摸索出“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18年开始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合作,由工业园搜集、整理园区各企业用工需求,一并提交学校进行订单培养,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风险,起到了示范效应。

  青海近年来累计有20所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300多个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1300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近3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促“圆梦”:聚焦脱贫、强化合作

  牛建兴家住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卡子村,奶奶卧病在床,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初中毕业后,我到互助职校学习烹饪,毕业后回到学校联办的校企乐业酒店工作。”牛建兴说,现在每月有3500元收入,家里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得益于青海省近年来实施的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这项计划专门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据了解,2018年,青海完成274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的学历教育,高职实施超过2400人的精准扶贫招生计划。

  “2017年,青海、江苏教育部门加强合作,海南藏族自治州23名中职生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就读。”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显东介绍,2018年,这一通道继续拓宽,江苏6所高职院校通过跨省单考单招的方式录取了海南藏族自治州89名、玉树藏族自治州115名中职生。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荆德刚说,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新华社西宁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