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院于小冬教授教学实践|学大师、取上法、走正路、练真功

  

  

  

  1963年生于沈阳

  1984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

  曾在西藏工作十三年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我的教学没有别的法宝,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学大师。

  早期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荷尔拜因、鲁本斯、珂勒惠支、李公麟、明人肖像。这几个范本是素描的最高神明,已经足够我们学习一生。

  在我自己的素描实践当中,学大师,是我从学画的少年时代就有的自觉,从翻烂画册反复临摹到装进平板时刻相伴,努力让大师们建立的素描最高标准溶于自己的血液中,如此训练才能“取法乎上”。对照大师经典和小师作业,可以看见我学到的皮毛鳞爪。希望我的学生们通过小师看懂大师,进而直接拜真神为师。

  

  

  

  文艺复兴时代把古希腊的写实的传统重新接续。如果把中世纪对应古埃及,把文艺复兴对应古希腊,等于把追求写实的过程重新走了一遍。文艺复兴自奇马布埃到"三杰"至少三代大师的努力,真实又回到了画面。也是古典素描大师的时代,学习素描最好的典范就是这个时代的大师们留下来的杰作。

  第一幅提香的老师威尼斯画派的的早期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作品,第二幅是弗朗西斯科的作品,两件素描杰作质朴而深刻,真切而坚实。

  

  

  

  

  

  

  

  达·芬奇的作品,用少而简约的几条线把浑厚的体积表现出来,当然是触摸式的。这是个可爱的过渡时代,素描与正式画作的对应关联最为明确。达·芬奇的线描再深入,加入光影即为底层画,底层画再层层提亮、施彩反复进行即成油画。他的布纹习作是叹为观止的学习范本,和谐雅致又精微神奇。

  

  

  

  

  

  米开朗基罗的利比亚女巫素描稿,经典里的经典。我曾经多次临摹,几乎可以默写。惊叹这大脚趾,可以数出的几笔。膨胀饱满,骨肉铿锵。米开朗基罗传世经典应该见到就要临摹的,还有比这更好的学习范本吗?

  

  

  

  

  

  

  

  《祈祷的手》可以说是在美术史当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双手,几百年来它感动我们。我将这张素描的最精美复制品挂在自己的屋子里,像每天的祈祷和祭拜。一张小画,充满感情,充满深刻的内在精神体验;画的坚实具细,他的观察方式很像手的触摸。这张画是很有代表性的触觉素描的例子。

  我们会提出疑问,画素描是用眼睛去看的,难道还要用手去看吗?实际上我是用"触摸"作为一种比喻,去指向用眼睛"观察",在这一类素描当中眼睛的观察如同手的触摸,我把触觉式观察的素描称为"触觉素描"。"触觉的观察"这个词来自美学家叫沃尔夫林,他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叫《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在那本书里他把观察方式分为两类,一个是触觉式的观察,一个是视觉式的观察,并由此发展出绘画系统丰富的风格变化,发端于触摸式的观察,就会导致绘画中边缘线的锐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画的清晰可见,也会导致这种风格的画面 关系是比较平面的,丢勒是最典型的代表画家。

  如果是视觉方式的观察,观察的方式会像照相机,人眼球的构造本来就如同照相机,焦距能够调虚、调实,这种观察方式就叫做"视觉式的观察",视觉的观察方式会导致对明暗、光影、虚实、空间、距离更敏感。

  丢勒是触摸式的素描阶段巅峰。此时的观察方式无论远近、明暗,皆被画得清晰可触。他甚至有一点神经质,形状都是紧张痉挛颤动的,边缘和缝隙都刻得非常实,对细节兴趣盎然,局部画得很深入。

  应当说丢勒是素描的一道门,只有入了丢勒这道门才有可能真的会画素描。

  这幅黑人头像在简练概括中体面关系和榫卯结构的穿插连接十分清晰。小女孩的肖像画的深入恳切,饱满鼓胀体积塑造极为坚实。

  

  

  

  

  

  

  

  

  荷尔拜因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是我从工笔白描向古典素描转化的学习范本。近年的彩碳头像也受到他的影响。荷尔拜因朴素而诚恳的素描,让我们体会到真实是最有力量的,我们要向大师学习的首先是诚恳和敬畏的态度。荷尔拜因大量的素描头像都做到了灵魂出窍!四百年前的爵士淑女在这些小纸上附体。

  

  

  

  

  

  

  

  

  

  鲁本斯学习和掌握了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的全部精华,在巴洛克时代,他是素描和油画的集大成者。也是我们学习人体素描的最好范本。

  

  

  

  

  鲁本斯画的第一位夫人伊莎贝拉,明亮的额头如蟹壳般坚硬瓷实。画他可爱的儿子。我们画东方人的难点是凹凸太弱起伏平缓,大师画的孩子启发很大,没有骨感也有体积,饱满鼓胀才是好素描。

  

  

  

  

  

  

  

  

  

  

  

  

  

  

  女版画家柯勒慧支《农民战争》组画,她的画可以是学习素描、学习构图和造型语言的教材,构图和造型都在表达情绪表达精神,同情、爱、愤怒、关注都在这样一个构图形式当中宣泄着,绘画的元素都有了精神的含量。简洁的画面形式和表现主义的夸张造型都充满了激情,难道只是人物面部表情在表达情绪和情感吗?是造型,造型本身是绘画的表情,构图没有表情吗?

  柯勒慧支使构图和造型有效地服务于主题,在她的版画中成为最有力的语言化表达。直接启发了我创作西藏题材的一系列大型作品。

  

  

  

  

  

  珂勒惠支的素描和版画都是铿锵有力震撼心灵的精品,我的大量藏区素描也努力做到深刻体验眼前的生命力,表达出一个伟大族群的坚定与强烈,那正是对珂勒惠支的学习、消化和理解。

  

  

  

  

  

  

  

  宋代兴起了礼学思想,强调儒家的"格物"精神,格物就是对真实的一种虔诚研究的态度。宋代成为中国绘画最写实的时代。宋朝的时候是公元10世纪,那时,西方还处在中世纪的阶段,文艺复兴的写实绘画要等500年后才会出现。宋代李公麟的作品《五马图》之一,画得很棒,非常写实。《五马图》是中国式的写生作品,用十分准确和真实的造型,表现了不同人物和不同马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表现了人物体质相貌上的民族和地域的特点,马匹的品种和地域特征的描绘同样也是肖像化的。形的精准,用线的肯定、生动和造型的张力都在后来的西方人之上。

  

  

  

  

  

  

  

  

  

  

  有一个词叫"西学为用",整个的说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中国传统是根本,西方文化是补充和利用。明代已是文人画的天下,准确刻画的追求被士大夫阶层主导画坛的文人画家们所不齿,因而继承了精细刻画传统的肖像画出自大量无名的民间匠人之手,虽然中国写实的传统在正统的美术史中消失了,可是在民间画像的师傅们那里,这个传统被复活了。

  明朝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代,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利玛窦,也是科学家,与徐光启一同翻译过《几何原本》,利玛窦又是画家,和明代的肖像画家曾鲸是好朋友。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在小范围里实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传播,文艺复兴写实绘画的成果也就传到了部分中国人的手里,所以在明朝出现了一批很写实的肖像画。这是南京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明代官员肖像。

  这批画不仅就画到了灵魂深处也画到了中国肖像技艺的巅峰,我们甚至能感觉到明暗,比如说鼻子,他是用明暗画的,有光影,就像用闪光灯拍正面相时的明暗和起伏关系,以往中国人在山水画里也能够表现立体,靠边线叠压和坡面转化的"皴法"画起伏凹凸,他脸上的变化就很像山水的"皴法"。这是人物画和山水画的结合,在技法上他们融为一体了。明人肖像的准确生动,内心刻划的毫不留情,其水准应不在荷尔拜因素描肖像之下,人物面部用"边线""坡面"的配合来表现体积与起伏的方式其实与荷尔拜因也十分相似。

  我特别喜爱这批作品,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喜欢画正面,都跟这有关系。正面是一种面对面的有勇气去透视灵魂的角度,当然也不太好画,可是画出来之后会意味深长。

  

  

  

  

  

  我是个人物画家,无论素描和油画基本都是画人物。

  前一段时间一时兴起,整理了一下自己人物画以外的静物和风景素描,三十多年的时间,其实累积起来还是很可观的。最早的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漫游西藏高原的记录,在西藏大学的课堂为藏族学生们画的静物示范,在油画院课题组期间欧洲旅行见到的古老建筑,疫情初起在印度各地的旅行写生。

  ——于小冬

  2022年11月于天津

  

  第一幅油画,做模特的大四女生是近一米八的大个子。姣好的容貌在人群中很是出众。同学们完整看了两天。(上图)

  作品细节

  Details of ar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