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面|小学语文《竹石》教学设计
原标题:每日一面|小学语文《竹石》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郑燮,会认“燮”字,会写“劲”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概括诗歌内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3.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郑板桥的竹石图,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画的吗?这幅生长在石头上的竹子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写在这幅图上的诗《竹石》。(板书:竹石)
(二)整体感知
1.简要介绍作者。
明确: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等。
2.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明确:“燮”读xiè,“劲”是多音字,读jìng和jìn,这里读jìng。
3.指名读,教师指导和点评。
4.学生大声朗读,了解古诗内容。
明确: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三)深入研读
1.再读课文,思考:竹子生长的环境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破岩”指的是山岩的裂缝处,所以从“立根原在破岩中”可以看出,竹子将根扎在岩石缝里,说明竹子生长的环境很艰险、贫瘠。(板书:环境艰险)
2.结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思考,竹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竹子生长在“破岩”这样艰难贫瘠的环境中,仍然坚强地生长着,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顽强,一个“咬”字,更是体现出竹子顽强生长的坚韧不拔。(板书:坚韧不拔)
3.后两句写出了什么?可以看出作者对竹子是什么态度?
明确:“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和恶劣的环境,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竹子的磨练以及它的不屈不挠。表现了作者对竹子的赞扬和无比敬佩之情。
4.再读课文后小组讨论,作者如此敬佩竹石的不屈不挠,从中表现出作者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作者通过赞扬立根于破岩中的竹子的坚韧不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惧困难、不向世俗低头、刚毅正直的高尚情操。(板书:刚毅正直)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助竹子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手法叫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运用了这个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还有《墨梅》《青松》等。
(五)小结作业
小结:郑燮用质朴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长在破岩中的劲竹的坚韧不拔,寓意十分深刻,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对竹石的敬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作业: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并且题写你喜欢的有关竹子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题画诗,因此通过竹石画,来进一步了解生长在艰险环境下的竹子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能力。当然,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助于学生分析古人作者的心境和想法。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仅供参考)
近
期
招
聘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公山东教师】对话框
回复 【招聘】查看最近招聘信息
出公告啦!编制!招聘教师17人!
公告!引进优秀教师30人!
编制!二招!招聘教师20人!
公告!公开招聘教师32人!
戳!不满足这4个条件,不能参加教资面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