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上大学时旁听课程
二十年前,我还在北京一所民办大学上学,认识了一位同学,他就住在北大的学生宿舍里。当时很多大学有些在校生不住在学校安排的学生宿舍里,就会把宿舍里自己的床位转租给其他的学生。他在北大白天有时间就去教学楼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我当时也跟他去旁听过几次课。对于旁听学生,北大的包容性比清华要好很多,这可能跟北大课堂一直都有旁听的传统有关系。
据说民国时期在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候,有很多外校或社会青年去北大旁听课程,而大多数授课教师也很欢迎旁听生。结果有不少旁听生最后都学有所成,有些还成为偏科的“专才”,虽然没有学历与学位,但是仍旧会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确有专长而被其他学校招聘去当了教授。那时候国内顶尖学府如北大清华在用人方面也同样的自由与包容,唯才是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重学历。当时其他的不少高校也争相效仿,招收一些具有成才实学但是没有文凭的人来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而想傍听清华的课程一般需要去教务处交费然后给开听课证,而北大的大部分教师的课程是可以随便免费去听的。有些授课老师甚至还很欢迎学生花名册以外的人去旁听他的课程,不论是外系的学生,还是外校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具有非常好的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当时在校学生的课程表一般都会贴在各教学楼门口或教室管理员屋子的外墙上,上面写明什么时间在哪个教室上什么课程,对于想旁听课程的人来说非常的方便。经常在学校固定的广告板上会看到一些张贴的讲座信息,写清楚了课座内容,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并且绝大多数的讲座也是免费参加的。
当时校外的人进校去旁听讲课或者参加讲座的人不少,尤其是周五晚或周末,人多的时候讲座现场挤满了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只好站在过道,门口,甚至是走廊上听讲。那时的北京各大学的管理都比较松散,学校门卫也不查验证件,都可以自由地进出学校,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教室学习或听课,当然在大学里也极少会发生刑事案件。
我那时住在北京体育大学旁边的树村,白天没课时我会去体育大学教室或图书馆学习,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人阻拦。中午有时就在学校食堂吃饭,主食有米饭、馒头、包子、面条、肉饼之类的,菜的种类也有很多,有荤有素,口味各异,并且可以只买半份,也可以两个半份混搭着买。
有些学校的食堂是可以直接用现金购买饭票或临时饭卡,而有些学校的食堂不对外开放,只能使用学校饭卡购买饭菜,可以在刷卡处请在校学生帮忙刷卡,然后直接给他们现金。我吃过北体,清华,北大,林大,农大,交大等多所大学食堂的饭菜,真是又便宜又可口。几百甚至上千人同时就餐的场面,令我至今仍会回味。
很可惜我当时比较懒,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北大等高校旁听课程与讲座,这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好在现在网上开设了大学在线课堂,可以学习很多高校的部分课程。甚至还有专门的开放大学,网络大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学历与学位,这是社会的进步带给学习上的便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