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帮】官方发布!2021高考卷试题+真题评析,高一高二也要看!

  80W+师生家长都在看!

  一个坚持 原创 的教育公众号

  

  2021高考正式落下帷幕。近日,教育考试中心发布了2021高考卷整体试卷评析。今年高考到底难不难?命题重心在哪?官方深度剖析,给你答案!

  

  各地用卷情况

  高考改革不断推进,今年全国各地的用卷情况有了新变化。在整体评析前,为了防止各位看官一头雾水,首先普及一下今年高考的用卷情况。

  2021年使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统一高考试卷的新高考省份增加到10个,老高考省份减少到17个。2021年全国卷包括新高考(统考科目)Ⅰ卷、Ⅱ卷和老高考甲卷、乙卷。

  全国甲卷(原全国Ⅲ卷不变):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全国乙卷(原全国Ⅰ、Ⅱ卷合并):适用于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新高考全国Ⅰ卷(新课标Ⅰ卷):适用于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

  新高考全国Ⅱ卷(新课标Ⅱ卷):适用于海南、重庆、辽宁;

  自主命题:适用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

  

  2021高考命题

  基本原则、思路与亮点

  基本原则: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

  基本思路:

  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衔接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命题亮点:

  ①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②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机融合,自然呈现于试题当中;

  ③深化基础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地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

  ④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方法;

  ⑥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整体上,新老高考各卷题型、结构和难度都与去年保持总体稳定。

  

  

  各科目试卷评析

  语文

  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

  1. 党史入题,注重学科融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2021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

  2021北京卷作文——论生逢其时

  2021天津卷作文——纪念日

  新高考I卷文学类阅读——卞之琳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小说中提到“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寓意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

  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那里有启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丰富思想资源。

  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

  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

  

  2. 文化浸润,注重古今贯通

  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021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

  2021新高考II卷作文——写人与做人

  2021上海卷作文——时间的沉淀

  新高考I卷文学类阅读——选取《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不同段落,考生在解题答卷的同时,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优良传统。

  名句默写——《伶官传序》阐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过秦论》《阿房宫赋》都总结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游褒禅山记》阐释追求人生理想与志向毅力的关系。

  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

  

  3. 全面发展,注重整体渗透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引导“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方面,精心设计,富有匠心。

  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旨在全面提升考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高考I卷现代文阅读

  选朱光潜和钱钟书的两段材料,讨论美学领域中“诗画异质”问题。

  新高考II卷语言文字应用

  关于齐白石表现“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作表述,将中国画擅长化静为动、以意境取胜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对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

  新高考I卷作文材料

  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代表性文献。

  劳动教育的内容在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

  选取陆游诗歌《示儿子》,告诫儿子不仅要学习圣人至道,更希望他们能够重视“农事”,明白勤勉为人、脚踏实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

  选取某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家常菜”的相关材料,让考生品味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培养考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3. 深化基础,注重课堂学习

  适度关联教材内容,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

  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厚重程度与素养形成的层次水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夯实语文知识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

  选《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

  

  4. 强调能力,注重融会贯通

  在整体设计上,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

  在试题设计上,建立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

  5. 创新题型,注重学以致用

  开放性设计方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并非唯一,这一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新高考I卷名句默写

  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答案示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是)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等

  主观题也更为开放。情境设计方面,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例如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于两则语料,将词汇、修辞、病句修改、句式变换等内容,纳入相应的语言情境中综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单题形式。

  情境化的设问能让考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要旨,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整体评价:能力素养在平稳中区分

  平稳:结构与难度平稳。全国甲卷、乙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一致,新高考Ⅰ卷、Ⅱ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新高考卷以及八省适应性测试卷一致。

  难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与往年层级水平相近,保持平稳,在确保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同时,让大部分考生有获得感。

  平实:材料选择不偏不难。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选择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作答。

  平和:问题设置准确、答案要求明晰。2021年语文卷,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

  平衡:能力覆盖全面、内容选择合理。2021年语文卷对考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关键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

  在材料选择方面,注重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与古诗文材料的相对均衡;在试题类型方面,注重客观题与主观题的相对平衡。

  数学

  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以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发挥学科特色,彰显教育功能

  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新高考Ⅱ卷第4题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试题情境设计立体几何问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理解、数学建模的素养。

  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乙卷理科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试题背景,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新高考Ⅰ卷第18题以“一带一路”知识竞赛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概率统计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甲卷文、理科第2题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和农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图表给出某地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关注传统文化。乙卷理科第9题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的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高考Ⅰ卷第16题以我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背景,重点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坚持开放创新,考察关键能力

  “举例问题”灵活开放。新高考Ⅱ卷第14题的答案开放,给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充分发挥数学能力的空间;乙卷文、理科第16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有多种解题方案、多组正确答案可供选择。

  “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甲卷理科第18题,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构建一个命题,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重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存在问题”有序开放。新高考Ⅱ卷第18题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题能力,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3. 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取材真实情境,解决实践问题。新高考Ⅱ卷第21题取材于生命科学中的真实问题,综合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甲卷理科第8题以珠峰三角高程测量法为背景设计,考察线线关系、线面关系、点面关系等几何知识构建计算模型,情境真实,突出实际。

  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甲卷理科第4题(文科第6题),以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视力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考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注现实生产生活。乙卷文、理科第17题,以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为原型,考查平均数、方差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新高考Ⅱ卷第6题,以某物理量的测量为背景,考查正态分布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引导考生重视数学实验与数学应用。

  

  整体评价:稳中求新

  科学把握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科学把握数学题型的开放性与数学思维的开放性。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英语

  各套试卷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取材广泛、体裁多样。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融入中华文化,坚定“四个自信”

  全国甲卷语法填空语篇以游客在西安古城墙骑行的角度,介绍城墙景物和文化;新高考I卷语法填空语篇介绍游览黄山美景的经历等。

  这些语篇和情境设置以浸润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2. 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在体育方面。甲卷网球与滑板、新I卷足球与户外徒步、乙卷的世界知名运动场馆介绍等。这些语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提高运动的意识。

  在美育方面。甲卷去摄影大赛、乙卷介绍雕塑艺术家、新II卷选择艺术教育进课堂等,这些语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在劳动教育方面。乙卷选择家务相关、新I卷介绍暑期兼职等。这些语篇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在实际的生活中宣扬劳动精神,积极参与劳动。

  

  3. 传播正能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与科学探究精神

  试卷通过选择主题相关的语篇引导学生养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旧衣交换、生态保护、节约能源,交谈技巧、老人的社会角色,科技发展前沿等选题,倡导建立和谐美好、彼此关爱的社会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4. 基础与深入并举,增强开放性与灵活性

  命题学生对英语词法、句法以及语篇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用好教材及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夯实英语语言全面发展的基础。

  同时兼顾考查高阶思维能力试题的比例,进一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考查,重视精细化阅读。在材料选择上,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启发考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启发批判性思维。

  进一步优化应用写作的考察形式,拓宽写作文体,更新试题呈现形式,设置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英语交际任务情境,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

  

  整体评价:结构难度稳定,命题质量提升

  试卷结构稳定维持,所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试卷中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稳定;通过创新选择题设问方式及合理设置选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试题质量。

  物理

  1. 强化基础,回归教材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性内容,是学生形成和深化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命题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深化。

  全国甲卷第17题

  创新试题呈现方式,给出某原子核经过α、β衰变后的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图象,考查学生对α、β衰变机制的理解;第19题以电场中的等势面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等内容的系统理解。

  

  2. 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计与生产实践、体育运动、科技前沿等方面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鼓励学生拓展学科视野,关注国家科技进展,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全国甲卷第15题、18题

  第15题以一种传统游戏“旋转纽扣”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第18题以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绕火星椭圆形停泊轨道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灵活性,培养关键能力

  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设置新颖的问题角度等方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科核心素养。

  全国甲卷第16题

  提供了一根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所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与距离的关系,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叠加原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生物

  试题立足学科本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延续近年试题风格,以稳为主、稳中有进,加强价值引领和文化渗透;关注学情变化,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

  1. 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理科综合全国乙卷第37题以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工艺技术为素材,围绕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和过程,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所需的营养物质类型、生长条件以及代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智慧,彰显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强调和谐发展,渗透生态文明

  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6题,以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为问题情境,传达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提示我们要尊重科学,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促进自然环境修复的群落演替,避免盲目行动给自然造成伤害,凸显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3. 关注社会热点

  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8题以当前疫情防控等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为情境,围绕PCR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民生问题,凸显社会责任意识与个人担当。

  

  4. 层次明晰

  以考查理解能力为立足点。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1题围绕人体内有重要功能的酶、抗体、激素、核酸等化合物,考查学生对不同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比较与综合。紧密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综合考查,旨在引导教学立足学科基础,强化概念认知,依循教育规律开展有效教学。

  以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为着力点。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29题要求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写出实验思路与预期结果,综合考察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

  以考查解决问题能力为闪光点。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0题创设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基因定位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分析各步骤的操作目的及所依据的原理。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学科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评价:稳定为首,优化结构。

  2021年高考生物命题以稳定为首要原则,在试卷结构、试题形式、内容组织、难度结构、设问方式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试题设计稳中有新,试题素材选取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此外,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维度,分层设计,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能力表现水平。

  化学

  1. 重视价值观引领

  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聚焦基础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国家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又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应用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化学科学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理科综合全国乙卷第7题以碳中和为情境,考查如何利用化学技术减少二氧化碳,并向学生普及多种实现碳中和的手段和技术。

  

  2. 重视关键能力考察

  考察完善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高考化学试题通过表格、图象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深入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考察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创设复杂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对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或选择反应条件、解读并挑选操作具体条件,推测实际工艺单元过程的操作目的。

  考察探索归纳与论证的能力。通过数据图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分析数据曲线代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归纳论证的能力。

  

  整体评价:回归基础,理性学习。

  增加基础题数量。选择题大幅增加考查基本概念的试题数量,只保留2道具有一定难度和选拔功能的试题。

  减少情境陌生度。无机题以学生熟悉的铁、钙、镁、碘等元素进行设计,实验题均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基本的实验仪器名称以及基本误差分析等内容。

  减少计算量。对于较为复杂的数据计算,在设计试题时注重考查原理,如理科综合全国乙卷第28题一氯化碘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只要求学生列出计算式即可。

  1. 聚焦党史

  学史明理。选取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具体史实,启发学生从中感悟真理力量。

  学史增信。回顾党从创立到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学史力行。现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实践,激励学生从党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成才动力。

  

  2. 增强开放性

  创新试题设问方式。考查广度上有拓展,考查深度上有延伸,设问角度上有创新。

  融合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探究,通过建立相关史实的时间、空间联系,要求学生使用特定术语对史事加以概括说明,尝试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彰显家国情怀。

  文科综合全国甲卷第42题

  引入“卫所”概念,在特定时空框架内创设包含政治、经济、边防等多重要素在内的复杂情境,要求学生提取有效图文信息。

  

  3. 紧扣能力

  强调信息加工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情境所提供和暗示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和解释的能力。

  强调批判思维。通过增强探究性、丰富作答指向等手段,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强调表达与论述能力。增加主观题设问的针对性、侧重情感态度考查、优化评分标准等方式,加强对语言表达和组织论述能力的考查。

  

  整体评价:关注基本方法,突出基本概念。

  高考历史试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概念定义,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情境融合概念要义,注重对同类概念的比较辨析和不同概念掌握程度的考查。

  政治

  充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主题,突出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突出试题思想政治性、强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感培育、强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 强调情景设计

  简单情境,考查辨识与判断等较低层级能力。一般用于选择题,通过辨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判断其性质,概括其特点。

  一般情境,考查分析与综合等较高层级能力。一般用于需要补充性、注释性场景设计的简单主观题,要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综合形成整体性认识。

  复杂情境,考查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反映的内容层次较多、呈现形式多样、测试目标综合、需要深入解析的情境,一般用于综合性主观题。

  

  整体评价:以考促学,强化基础综合性考察。

  考试内容集中于学科主干,避免偏、难、繁、怪试题,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思想方法,突出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地理

  1. 反映祖国辉煌成就

  建党百年,厚植家国情怀。试题精选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展现脱贫经验,坚定理想信念。试题依托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展现多种扶贫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消除贫困、拒绝返贫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2. 丰富考察维度

  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试题重视对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推理,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尺度-结构-时间-过程-机理”这一逻辑思维脉络的理解和掌握。

  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试题通过拓宽材料的来源,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问题解决路径的差异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探索和尝试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视角,通过搭建多维度创新展示平台,克服封闭式设问和唯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整体评价:夯实基础,解决现实问题。

  围绕学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提供材料,情境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基础性并不是对单一知识点的机械重复和简单再现,而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

  通过选取生产实践场景设计典型任务,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锤炼意志、提高本领。

  ▍声明:文章整理自中国考试、人民网、教育考试中心,小帮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烦请联系协商稿酬等事宜,微信:TXjiaocaibang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成绩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