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2|曹家庄小学校长王焕涛:触动心灵的旅程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时光匆匆,不经意间我们将迎来2022年最后一个月份。过去的每个普通日子构筑出了不平凡的2022,而那些深刻在内心、令人难忘的感动与温暖,汇聚成了我们再出发的动力。岁末年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特开设“我们的2022”新闻策划,邀请校长老师们记录下2022年的难忘故事和精彩瞬间。
以下是山东沂源县大张庄镇曹家庄小学校长王焕涛的讲述:
“一所好学校,必有一名好校长在努力。”这个道理,已为全社会共识,有形无形中,对一所学校的校长形成了内在和外在的压力。
我任曹家庄小学校长仅一年,其压力唯我自知。把这所农村学校管理好,成为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好学校,我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办农村人喜欢,城里人向往的学校”。从这个目标出发,我深知,唯有谨言慎行,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脚踏实地。
作为一名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了解校情是最基础的环节。所谓校情,包括很多方面,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是校情;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仪器是校情......然而,最为重要的校情是师生,也就是人的问题。了解与熟知每一位教师、学生,是管理好人的“大厦之基”。
曹家庄小学留守儿童居多,达到50%以上,学生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为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我选择了最直接的途径——家访。
家访一位离校最远的学生
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在村委干部伊主任的陪同下,家访一个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她家离学校需要开车走八公里的山路,然后步行十分钟。
走访这个孩子让我感触颇深。小姑娘是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最好的。我来到她家,一个歪斜的木栅栏小门,四周是矮矮的石头院墙,三间石头老房子,真是家徒四壁。孩子的妈妈闻声出门,听了我们的来意,急忙请我们进屋。屋里地上放了个垫子,小姑娘正躺在垫子上休息,额头上贴着退烧贴。看到我来了,孩子撑了撑胳膊,试图起身和我打招呼,我赶忙上前让她躺下,随手试了一下额头,体温很高,孩子正在发烧。看到孩子软弱无力的样子,真是让我心疼。我和家长商量开车拉她去医院。孩子听到这,嘟着小嘴沙哑地说:“谢谢老师,妈妈刚给我贴上退烧贴,一会儿就不发烧了,不用去医院了。”孩子妈妈也跟着说:“等会儿看看若不退烧,再让她爸爸骑摩托车带她去医院吧。”我只好点点头,对孩子妈妈说:“如果需要去医院,一定给我打电话,或是给村委的伊主任打电话,我们可以开车送医院治疗。”我随手把我和伊主任的电话号码写在纸条上递给她。孩子妈妈接过纸条连忙说:“谢谢了!谢谢了!再不退烧,一定给你们打电话。”
妈妈娘家是泰安的,说孩子平日最喜欢的事就是看书,由于家庭拮据,没给她买过一本书。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高二的姐姐和三岁的妹妹。姐姐学习舞蹈特长,花费很高,几度想辍学回家,打工帮父母养家,都被妈妈断然拒绝。孩子妈妈跟我说:“我和他爸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们再走我们的路,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她们上学。”听到这,我的心头一颤,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生活,不辞劳苦,咬牙坚持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交谈中得知,平日里孩子爸妈都在果园里忙碌,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小姑娘自己在家炒菜做饭,还要照顾妹妹。真可谓“操劳尽担家务事,寒门孩子早当家。”
房子是多年的老房子,房间不大,由于农忙也没顾得上收拾,略显凌乱。窗户前摆放的崭新的小书桌格外显眼,这是疫情期间父母专门为孩子买的学习桌,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孩子的课本和作业本。从中也能体现出家长对待孩子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三十多分钟的家访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离开时,我蹲下身子,告诉这个聪明懂事的小姑娘,我要送给她几本书,病好后到我办公室拿。她本躺在地上,听了我的话,竟爬了起来:“谢谢老师,明天我一到学校就去找您。”看到她高兴的样子,我既欣喜又心疼。我下午到家后孩子妈妈也没有打电话,孩子病情应该好转了,我也放下心来。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真跑到了我的办公室,一点也不生疏和胆怯,看她的脸色,好了许多。孩子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昨天您从我家走后,我就不发烧了,您什么时候给我书呀?”她迫不及待地问我。看到我迅速拿出书,她高兴地拍着手跳了一下,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开心就是这么简单,对这个热爱读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在学习之余,孩子能够体味父母的辛劳,体验劳动的艰辛,感悟热爱生活的道理,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慢慢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对我们教师来说是种莫大的鼓舞。
学生向我深深鞠了一躬
六月的第二个周五,阴沉沉的天空下起了小雨,田地里很泥泞,家长不能劳作,正是家访好时机,于是我冒雨去了双山村几个学生家里。
其中有个四年级男生,家庭有些特殊。一个月前,爸爸在伐树时出现意外,被砸倒在树下,不幸离开了人世。姐姐是初四学生,初二时检查出少年脊柱侧弯,妈妈娘家是外地人。突然间儿女失去了每天接送自己上学的父亲,妻子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丈夫,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猝然陷入泥潭。
父亲的离世对这个男孩打击很大,这个孩子以前是阳光活泼的,校园里总会出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他还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家里出事后,他总是低眉搭眼,头发蓬松着,校服也不洗,脸上也没有了笑容,和其他的同学也不再有以往的交流。看到他发生的这些变化,我很担心孩子会孤僻忧郁,对生活失去信心,影响自己的学习。
访谈中,面前这位四十多岁的母亲身体很瘦弱,头上已有丝丝银发。今后的日子,她既当妈又当爹,忙着地里的农活,还要操持家务抚养儿女。想到这,我心里也倍感伤心。“事情既然到了这步,为了孩子,日子还得好好过,不管怎样也要供他姐弟俩上大学。”从孩子妈妈哽咽的话语中听得出,她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我很受感动。心若向阳,不惧忧伤,我相信在这个坚强的母亲支撑下,生活会渐渐好转起来。
回校后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毫不避讳地谈到他的家庭,以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为由,鼓励他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想成为家庭真正的男子汉,就必须先做好眼前的事情,那就是把学习搞好。谈到最后,他落泪了,扑到我的怀里对着我说了声:“谢谢老师!”当孩子扑倒在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用颤抖地手紧紧抱住了他。就这样,总认为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镜头就这样自然发生了。我也深信,有了这几个字,他一定会努力的。
失去父爱,孩子痛心疾首。唯有人间的真情最动人,作为一名老师、一位校长,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有温度的爱,心暖了,何时不是春天呢?
我送给他三本读本,并在书的第一页分别写上了“如果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我提醒他,更多的是去激励、去鼓舞他,让他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
周一早上到校,这个男生主动来到了我办公室。我注视着他,校服一新,刚理的发显得很精神。他递给我一个笔记本。原来,他把我送给他的书阅读后竟然写了几篇笔记,记录了每一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和给他的启发。我鼓励他,向他伸出大拇指点赞。把本子还给他,刚想开口说点什么,他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了。这次没有一句话的交谈,我却能感受到这个孩子会从此而振奋起来,我心里真是无比的高兴。
家访是家校共育的桥梁,是教育因材施教的推手,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足一年的时间,我走遍了全校59名学生的家庭,认识了每一位学生的家长。推开每一个家庭的大门,握住每一个家长的双手,了解每个家庭的悲欢,熟知每个学生的成长故事,用情感动,用爱牵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点燃教师的“生长力”,唤醒家长“教育力”,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幸福成长”,这应该就是最接地气的教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