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家长投诉老师搞歧视:总拿差生和家长出气,说话很难听
这些年来,对老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也有个别老师的素质堪忧,这些老师犹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破坏了家长们对教师的良好印象。
重庆一位家长发文倾诉,她家孩子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比较差,所以班主任对他不怎么待见,并且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冲着他们家长就是一顿怼,说话还很难听。
有一天她发现,老师已经把她删了,她就在班级群里直接讲:老师以后有什么事我都在群里发了,并强调,我家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但他是属于自己玩自己的,不会打扰别人。
这位家长还说,这个班主任区别对待很明显,对于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和家长,总是第一时间回答,而且说话的语气都很温柔,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和家长,就像对她的那种待遇。她和其他一些家长都跟学校反映几次了,学校正在考虑换班主任。
从这位家长发文的内容来看,对该班主任抱有意见的家长不止她一个人,虽然这只是家长单方面意见,未必能够反映事情的全面真相,但多多少少说明了问题,班主任确实存在对学生区别对待,语言刁难学生和家长的情况。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之所以能够与普通家长区别开来,除了老师更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还有就是老师更懂得沟通的艺术,通过春风化雨般的语言,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管教,同时说服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语言侮辱、人格攻击家长和学生。
虽然说老师也不是完美的,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对成绩好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印象更好一些,但也不至于表现得那么明显,对“好学生”、“好家长”就温柔耐心,对“差学生”、“差家长”就怼天怼地、净说些难听的话,甚至阻断了跟“差学生”、“差家长”的沟通渠道,这既对“差学生”、“差家长”不公平,也是职业素养不及格的表现。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家长的问题,有些家长爱找茬、护犊子,会让老师避而远之。在跟老师沟通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要一开口就是质问的语气,让老师知道你是愿意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的,这样才能及时改正孩子的缺点和问题,一味跟孩子对着干,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对此,你怎么看?
猜你还想看:
资深语文老师:初一才是语文的“分水岭”,做好3件事
4岁娃沉迷手机,幼儿园老师教宝妈3招,3个月后宝妈直呼太高明
语文老师:看图写话并不难,牢记“十二字”口诀,孩子作文拿高分
妈妈每天陪儿子读史记,小男孩成为“孩子王”,连老师都羡慕
爷爷让孙子从小读三十六计,上学后孩子让妈妈头疼,老师说捡到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