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老师35年扎根山乡教出"才子村"
“长久”的情怀
——记郴州市北湖区乡村教师黄长久
湖南日报记者 邓明 白培生
通讯员 李秉钧 阮涛 黄飞仙
“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8月26日,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老师黄长久就忙开了,他挨家挨户走访,为新学期开学进行摸底调查。看到小孩子,他就上前问几句。
现年57岁的黄长久曾经是一名乡干部,但为了山里娃娃的教育,他毅然放弃待遇较好的工作,选择当一名无编制的民办老师,一干就是35年!
35年来,他扎根山区,痴心教学,使上垅小学教学水平一直位居全乡前列。35年来,上垅村先后培育出博士后3人,硕士4人,大中专以上300多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村”。
甘当“傻子”,坚守山区35年
“‘上垅高山多,出门就爬坡’。我们村海拔有1200多米,山高路远地方穷,教师来一个走一个,怎么留都留不住。后来听说黄长久愿意来村里教书,我们是高兴万分啊!”上垅村前支书黄文明回想当年往事,不胜感慨。
1975年,刚参加工作的黄长久在乡里当植保员,每月工资14.5元,上班不到一年,听说村里缺教师,孩子们读书有一阵没一阵,便萌生了回村当教师的念头。经过再三考虑,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从“米箩”跳进“糠箩”,回村当上了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元。
对黄长久的这个决定,有人不理解他,说他犯傻,脑子“进了水”,也有人说他是一时冲动,坚持不了多久。但执着的黄长久却凭着对家乡、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开始了他漫长的坚守。
这期间,黄长久仍有多次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留在村里当一名普通的教师,把教育山里娃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在郴州办公司的堂弟要黄长久帮忙做管理,年薪1万元,这相当于他当时一年工资的20倍,他笑了笑谢绝了。但最后拗不过堂弟和亲戚的一再劝说,黄长久利用暑假“试着”做了一个月,最终还是“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学校。
因为一心扑在教学上,黄长久的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乡前列,学区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多次想调他来中心小学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都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到哪里都一样。我如果走了,这里的孩子谁来教呢?”
黄长久的担扰也确如其实,35年来,上垅村小学先后有6个老师来校工作,但都呆的时间不长,老师们来了又走了,只有黄长久在山区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
痴心教学,育出众多“金凤凰”
江口民间素有“高塘的席子,上垅的才子”之说,讲的是高塘村以编制竹席出名,上垅村以出人才闻名。这些年来,上垅这个不足千人的偏远小山村,先后出了3个博士后,4个硕士生,考上大中专以上学校的占全村总人口的30%以上……
不知情的人会说,这是上垅的风水好;但村民都清楚,这与黄长久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面对乡亲们多年不变的夸奖,黄长久总是淡然一笑:“我其实没做什么,还不是和其他老师一样!”
“黄老师把我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为我的启蒙和成才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我衷心感谢他!”在扬州大学任教的博士后王久华每次回村,都要到黄长久家里坐坐。
上垅村小学虽偏远闭塞,教学条件差,为给孩子们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多年来,黄长久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针对许多学生语文作文能力差,黄长久改变以前3年级才教作文的教学模式,提前在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使语文成绩大幅提升。
近些年来,由于学生生源减少,上垅村学校由原来的5个年级,压缩到现在的一、二两个年级,人数只有20多人。针对这个情况,他果断实行复式教学(即一、二年级合成一个班),摸索出了“异科搭配,高低搭配”的复式班课程安排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为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他还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写成《小语课堂教学开场激趣六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论文在参加全国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并被收入到《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书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35年来,上垅村学校除了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外,教学成绩也一直排名全乡前列。今年春季期末考试,上垅村学校的成绩又排名全乡第一。
爱生如子,自学练成“多面手”
黄长久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在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他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既是校长也是老师,还是学生的厨师、理发师、医师……为了学生,他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多面手”。
上垅村有13个村民小组,散居在20余个小山旮旯里,学生到学校平均有3公里多路,大部分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为让孩子们吃上热菜热饭,他每天用自制的大蒸笼为学生蒸饭菜。怕孩子们吃不饱,他还经常让妻子多煮点菜饭,给孩子们“加餐”。
因为村里没有理发店和卫生室,学生的头发长了或生病了,总要跑到20多公里的山外去理发、看病,极不方便。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这份来回奔波的苦,他就自己掏钱购买理发工具,为学生免费理发;还自学中医,采摘草药,免费给学生们治病。
如今,黄长久俨然是一个专业理发师,理起发来动作娴熟。他家里金银花、鱼腥草、牛角花等中草药一应俱全,孩子们偶患感冒、呕吐、擦伤等病症,他都能“药到病除”。
除此之外,他还像个“保姆”,细心照料每一个孩子。一些学前班的学生有时会把大小便拉在身上,他便叫妻子向村民“讨”一些旧衣服,改成小学生的衣裤,给弄脏衣裤的孩子们换,并给学生们洗烘,无微不至。
“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因在医院照顾父亲做手术,不能回家做饭,是黄老师主动把我接到他家里吃住了一个多星期。”现已成年的王凤萍对当年黄老师的关爱仍记忆犹新。
让山里孩子都能上起学,是黄长久心里最大的愿望,也是他一直用行动去践行的目标。在国家免除九年义务制教育学费前,村里经常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为此,黄长久总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他微薄的工资予以垫付,先后为60多名学生垫付学费达8000多元。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上垅小学从来没有流失一名学生。
黄长久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爱校甚过自己的家。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先后4次自己动手对学校简陋的设施进行修缮加固,确保了学校雨淋不进、风吹不进,给孩子们建了一个“安稳的家”。
2002年8月,上垅村暴发山洪灾害,为了保护学校财产,黄长久连夜赶到学校巡守,确保了学校的安全。可是,他家的房子却被山洪冲倒了,年迈的父亲幸好被邻居紧急转移,才安然无恙。
目前,已届退休年龄的黄长久在被问及将来有什么打算时,他深情地说:“只要身体还撑得住,我想给山里孩子们教一辈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