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深读丨小区配套幼儿园“民转普”,如何降费不降质?
文/图 半岛记者 李红梅
又逢招生季,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再成焦点。不过,近期李沧区福林苑小区的居民却很开心,因为该小区反映十几年的配套幼儿园终于“自降身价”,从高价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费用降了接近一半,居民幼教负担大大减轻。
这样的利好,有人欢喜有人忧。半岛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区配套园“民转普”面临成本压力及质量隐忧,有的以“满足家长对于优质特色教育的需求”为由变相抵制甚至拒绝普惠。业内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民办园现有的生均月培养成本,合理制定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给足可持续的办学补贴及政策支持。
利好
家门口的高价园“自降身价”
李沧区福林苑小区是青岛新海园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有2000多户居民,规划有一处配套幼儿园。然而,该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开发商没有将其移交给教育部门,而是出租给个人,办成了民办幼儿园,收费比较高,引发业主不满。早在2006年,就有业主向李沧区政府反映这一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福林苑小区设立公办幼儿园,但拖了十几年迟迟没有解决。
李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曾因福林苑小区配套幼儿园收费高而叫苦不迭,“保教费1680元/月,再加上伙食费18元/天,一个孩子每个月支出在2000元左右,家门口的幼儿园上不起,很多家长不得不托关系,让孩子到距离小区很远的公办幼儿园去上学。”
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201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时间表,其中需要回收、置换、购置的已建成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2019年9月底前完成治理。
随后,针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工作在全国各地加速推进。3月20日,青岛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市迅速成立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没有依规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的,应当由发改部门核定价格,按规定办成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让福林苑小区的居民重新看到了希望。
百果树幼儿园为李沧区福林苑小区配套幼儿园。
今年5月初,李沧区教体局发布幼儿园招生工作方案,福林苑小区里的百果树幼儿园也在门口贴出招生简章,保教费标准是1680元/月。然而,附近的夏庄路幼儿园百通园、青山路幼儿园均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每月只有几百元,同为小区配套幼儿园,费用却相差近一倍。
为了解决孩子就近入园的难题,福林苑小区的业主们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要求李沧区相关部门将该小区配套幼儿园收回,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
随后,李沧区教体局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多次与百果树幼儿园开办人进行沟通,动员其降低收费、提供普惠性服务,并承诺予以补助。6月4日,百果树幼儿园贴出通知,称该幼儿园变更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自7月1日起保教费按每生880元/月收取。
百果树幼儿园从高价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自7月1日起每月保教费从1680元降为880元。
家门口的高价民办园成功转型降费,反映十几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解决了,福林苑小区的居民激动不已,有的还聚在一起吃了个“庆功宴”。
7月4日,半岛记者来到福林苑小区实地探访,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来百果树幼儿园报名交费,她告诉记者,“我家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收费比较高,家里教育支出压力比较大,眼看老二也要上幼儿园了,正赶上幼儿园普惠降价,真是挺幸运的,政府给办了件实事!”
算账
补贴能否覆盖办园成本
不过,在一些小区配套园成功转型降费的同时,另一些小区配套园还在谨慎观望,有的以“满足家长对于优质特色教育的需求”为由变相抵制甚至拒绝普惠。
“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杜城村的村主任要把村里那些娃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针对家长要求全面实施普惠收费的问题,西安一小区幼儿看护点负责人“崔园长”如此为高收费辩护,引发极大争议。据了解,当地教育部门要求该看护点按照普惠幼儿园每月1200元的标准收取保育费,但该看护点并未执行,实际的收费相当混乱,有的批次是1980元,有的是1800元,都高于政策定价。对此,“崔园长”解释称:“政策要求我们办非营利性普惠,可我们做这家幼儿园有很多投资,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同意办普惠。很多家长不愿意普惠收费,因为普惠后特色教育就少了,家长愿意多掏钱上特色教育。”
青岛李沧区沔阳路一大型居民小区有600多名学龄前儿童,小区内仅有的一所配套幼儿园至今仍是民办园,保教费为1680元/月,一些二孩家庭教育支出压力比较大。当半岛记者问起为什么不转普惠园时,该幼儿园一位老师说,如果转成普惠园,保教费每月只允许收800多元,而政府补贴有限,幼儿园有些特色课程可能无法维持,这样就不能满足一些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李沧区教体局则表示,目前正在与该幼儿园举办人对接,动员其降低收费,提供普惠性服务。
李沧区沔阳路一小区配套幼儿园(民办园)内,孩子们在户外活动,该园每月保教费为1680元。
按照现有规定,公办幼儿园的编制内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由财政负担,青岛市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每年850元以上,个别区市达到每年1600元,而绝大部分民办园要自负盈亏。就课程设置而言,公办园一般以主题活动为主,包括区角活动、户外活动、常识课等,仅户外活动就占据了幼儿一半左右的在园时间。一些民办幼儿园虽然收费高,但课程远多于公办园,有游泳、轮滑、小提琴、英语、言语认知、艺术等。
“民办园房租成本高,占到幼儿园运营成本的20%以上,甚至达到30%。”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告诉半岛记者,即使是小区配套园,也有不少幼儿园需要支付租金和用地成本,再加上取暖费、水电费、装修费、教学设备等开支,前期投入至少要运营四五年才能回本。此外,民办园教师工资也是笔大开销,除了标配的每班“两教一保”师资外,通常还需10~18名后勤管理人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如果要设置特色项目,所需人员就会更多。
青岛市教育局2015年发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规定,区市财政部门应当以生均定额补助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平均生均定额补助标准原则上不低于2400元/年。但尽管如此,“财政补助仍难以覆盖幼儿园高昂的办学成本”,一名从事学前教育近10年的幼儿园经营者说。以李沧区为例,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后,举办者要将保教费降至880元/月以下,虽然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但难以维系现有办园水平不下降。
有家长反映,孩子上的民办幼儿园在转为普惠园后,虽然学费变少,但原先一些会依时节开设的亲子游、春耕课等活动,以及轮滑、外教课等特色课程都被取消了。刚刚转成普惠的李沧区百果树幼儿园,今年小班招生人数由60人增加到105人,中班和大班各扩招50多人。百果树幼儿园一位老师告诉半岛记者,“幼儿园转普惠之后,保教费降低至880元/月,政府会给一部分补贴,我们会按照教育部门要求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进行基本教学,但以前的英语课可能会停掉。”
探索
降费后如何确保不降质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尤其是小区配套园。半岛记者注意到,多地在推进民办园转普惠园的工作中,都提出“降费不降质”。
为了满足中心城区家庭对普惠学前资源的需求,崂山区面向城区配套建设的民办幼儿园,出台扶持认定新型普惠性民办园政策,由政府根据幼儿园保教成本和办园实际,以拨付生均定额的方式进行补助,补助资金列入崂山区财政预算,补助标准为人均11000元/年,按实际评审结果分两个等级补助:A级12000元/年/生,B级10000元/年/生。为了保障原有的教育质量不缩水,崂山区对在承诺服务期内的新型普惠性民办园每年评审等级。
在这种大力扶持下,一些高收费民办园“自降身价”。在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崂山区2018年创新认定新爱弥儿之家幼儿园、红黄蓝中心幼儿园、智慧熊幼儿园、智慧熊山水名园幼儿园等4所民办园为新型普惠性民办园,提供普惠学位约440个,全区普惠率达到82%。这些原来保教费至少2000元/月的优质民办园,自愿将保教费标准降至860元/月或更低,大大缓解了区内普惠幼儿园学位缺口,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
崂山区对新型普惠园补助标准在青岛市处于领先水平,让其他区市的不少民办幼儿园经营者羡慕不已。但尽管如此,有的高收费民办园转成普惠园之后,原有的课程及教育质量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例如,崂山区红黄蓝中心幼儿园被认定为新型普惠性民办园之后,每月保教费从3300元降到860元,但一个幼儿班扩招到30~35人,外教和英语课也没有了。
有的家长对此颇有微词,但也有家长表示理解。姜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在崂山区红黄蓝中心幼儿园上学,“普惠降费后班里人多了不少,老师对孩子生理、心理的关注可能不如以前,但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没有变,依然能记得所有孩子的名字及亲人,乐于解答家长的任何问题,孩子每天上学都很开心。”
北京市对民办幼儿园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支持。今年1月,北京市级财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生均定额补助统一上调为生均每月1000元,还对非普惠性幼儿园降低收费价格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按照3000元/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朝阳区还会根据办园质量对普惠园给予400~700元/生/月补助,另有租金等补助。
“民转普”降费之后,如何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办园质量,避免因待遇问题导致教师管理混乱?北京市规定,市级财政支持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普惠性幼儿园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占保教费收入和财政生均定额补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而青岛市则将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作为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的重要内容,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提高教师待遇。
建议
“一园一案”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普惠性政策的初衷是让学前教育回归公益、普惠,让更多幼儿能享受到收费合理、办学质量有保障的学前教育。
青岛市自2016年获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以来,幼教改革发展按下“快进键”,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3%以上,提前实现了国家设定的目标。不过,青岛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不到位、配建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典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半岛记者调查发现,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复杂,成为其转型普惠园的一大障碍。法学界和民办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以划拨用地建设的小区配套园房屋应一律移交收回用于举办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而以出让用地建设的小区幼儿园或小区配套幼儿园房屋,应尊重私有产权,考虑历史成因,结合该幼儿园房屋的具体情况、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历史遗留因素、办园的社会效益、是否已经产权私有化、社区家长的需求等各种因素,“一事一议”“一园一案”,区别对待。
业内专家建议,营利性民办园转为普惠园不能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民办园现有的生均月培养成本,合理制定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给足可持续的办学补贴及政策支持。在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情况下,适当的价格浮动能给转向普惠的民办园以喘息空间,保证其生存,完成3~5年的过渡期。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班级人数、办园规模给予更严格的管理,而不是有多大地方就招多少孩子,教育部门在保留其特色的同时,应当垂直监管幼儿园的办园场所、伙食以及师资配置,确保现有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得到认真落实,并进一步完善督学制度。
需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普惠性幼儿园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市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起来,多元承担,会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同时,合理制定普惠性园的收费标准,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实事求是尊重市场规律,给予正常的运营空间。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发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标准由区市价格、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育教育成本、幼儿园质量等级等情况确定。为了推动高收费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为普惠性民办园,目前,城阳区教育体育局正在根据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城阳区小区配套幼儿园收费标准及相应的补助政策。
青岛市积极创设条件完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18年实现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为6%。不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经过测算,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占到整个教育投入的9%才能正常维持发展,如果想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满足社会需要,就还需继续加大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