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账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点点滴滴

  2015年09月13日08:38来源:法制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原标题:台账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点点滴滴

  

  ▲ 老麻塘村驻村干部罗贤刚和留守儿童聊天了解情况。◥ 在驻村干部帮助下,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亲人语音视频。

  

  □ 文/图 本报记者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田海堂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8月17日下午,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上寨组。

  留守儿童小旭的家中,7名生日即将临近的留守儿童头戴“皇冠”,兴高采烈地围坐在生日蛋糕旁,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聚会正在举行。

  这场洋溢着欢声笑语的集体生日聚会,是碧江区委组织部驻老麻塘村的干部、滑石乡驻老麻塘村的干部以及老麻塘村村干部精心安排的。

  碧江区像小旭这样的留守儿童共有8411人,其中滑石乡249人。近年来,碧江区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碧江区关于加强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滑石乡更是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举措,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取得良好效果。

  设置台账 留守娃有人管

  为切实做好给249名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滑石乡政府精心组织,充分整合资源,对该乡全部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核实,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并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和联系卡,该卡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碧江区委组织部驻老麻塘村干部罗贤刚拿着村里自制的联系卡说:“这张卡片的正面是我们‘一室六家’(干部群众连心室、群众之家、党员之家、老年之家、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科技服务之家)的简介,背面就是我们所有服务人员的姓名及联系电话。这些卡片是要发到每个村民手中的,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有事情知道联系我们。

  目前,滑石乡全部留守儿童均已建档立案。同时,滑石乡留守儿童和所在学校领导、教师分别签订了一份监管合同;留守儿童放学后或假期期间和具有监护能力的人签订一份监护合同,学校、村委会、村民组、家庭层层跟踪服务,做到人人有人监管。

  建立两室 把脉问题儿童

  “爸爸,我很好,天气冷了,您也要注意保暖。”8月26日,在滑石乡白水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楼的亲情聊天室里,该校九年级二班的学生小园,正在和远在广西打工的父母视屏聊天。屏幕中,父母看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园,放心地笑了。

  小园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小园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以前,总是期盼着爸爸妈妈打电话回来,可是有时候他们很忙就很长时间不打电话来。”说话间,小园低下了头。

  随即,小园又有些兴奋地说,现在学校有了亲情聊天室,不仅可以和父母通话,还可以看到他们,真是太高兴了。

  据统计,自开设语音视频聊天室以来,滑石乡留守儿童亲情聊天300余人次。

  白水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陈文福表示,考虑到部分学生父母不会操作电脑,今年9月移动公司赠予该校4部“亲情聊天电话”,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架起另外一架桥梁。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单亲、亲戚或是隔代监护。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父母教育缺位,容易让这些孩子人身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滑石乡党委书记牟永鹏说,有些留守儿童还会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个别留守儿童会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成为“问题儿童”。

  因此,滑石乡已建立的7个“留守儿童之家”中,心理疏导室便应运而生。各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心理学专家与留守儿童面对面。

  据罗贤刚介绍,铜仁学院的老师深入到老麻塘村等多个留守儿童之家的心理疏导室,对村干部等进行心理培训,并牵手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据了解,相关部门还对该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为其建立成长档案,对临时监护人进行每年定期分批培训,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谈心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滑石乡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关爱的就是亲情,在日常生活中,村干部就将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平时的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加强引导。

  创造条件 营造家的温暖

  2015年7月3日,爱心人士沈昌杰上门到村里留守儿童小贺家中进行服务,并组织村里有文化的群众帮助其解决学习困难。

  2015年7月4日,爱心人士徐德芳上门到留守儿童唐轩家中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2015年7月5日,爱心人士杨秀军到留守儿童沈梦洁家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其怨恨父母的心理,并通过电话让其与父母视频通话。

  ——摘自老麻塘村爱心台账

  罗贤刚拿给记者一本老麻塘村“邻里互助爱心队”服务台账的册子,里面记录着每天爱心人士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帮助的点点滴滴。“这个册子是我后来要求大家记录的,开始大家都不愿意记录,都认为是举手之劳,没必要记。”罗贤刚说。

  据介绍,老麻塘村村民自发成立邻里互助爱心队,这支爱心队从最初的15人现已发展到104人。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家庭开展爱心帮助。

  罗贤刚表示,留守儿童每家的家庭环境、所需要的,经济状况截然不同,爱心队的成员在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老麻塘村“一室六家”的墙壁上,悬挂的一张手绘的留守儿童地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张地图,清晰标注着全村106名留守儿童的性别和所处的村组,还用不同颜色笔迹标示着他们家庭的附近都有些什么。当留守儿童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这张地图就能够迅速通知就近人员前往帮助。

  据介绍,滑石乡在碧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一直提倡“民情地图画纸上、村情民意脑中记、服务群众心中谋”。滑石乡把全面深入掌握留守儿童意愿作为重要目标,把走访每一个留守儿童作为基本任务,驻村干部每周都要安排时间去留守儿童家中走访。通过走访调研,为绘制“留守儿童地图”做好基础工作;对留守儿童进行再了解、再梳理、再认识、再深化;统一将留守儿童地图存入干群连心室档案柜,一旦留守儿童的家庭发生变化,随时进行修改、更新和充实。

  近日,从老麻塘村传来一个好消息:留守儿童小同的父母返乡了。“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工资多少没关系,只要能够在孩子身边,我就知足了。”9月1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刚返家不久的老麻塘村村民张女士。

  张女士一直在外地打工,现在孩子八岁了,也没怎么在孩子身边陪伴过,后来看了乡政府给她写的《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后,便决定返家就业。

  据牟永鹏介绍,近年来,随着滑石乡城市建设北移,滑石乡成为铜仁新城区建设的主阵地,该乡通过“雁归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目前,滑石乡已有32名家长返乡就近就业创业。“希望眼下这一代少年儿童,能够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孩子不再留守不再孤独,使他们能重获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将得到强化。”牟永鹏说。

  目前,滑石乡政府走访留守儿童569人次,为留守儿童送去服装40余套,关爱留守儿童基金已有8万余元用于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惠及儿童258人次。

  碧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诗江说,滑石乡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新之举是碧江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滑石的经验做法区委、区政府高度肯定。下一步,碧江区将认真总结滑石乡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