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童要晓得不跟陌生人走
部分儿童行为目标
■3~4岁的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5岁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视线活动
■5~6岁的孩子知道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教育部刚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全社会传达保护儿童安全,引导恰当的儿童社会行为的理念。昨日,参与审议指南的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侯莉敏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这部指南进行解读。
保护孩子安全非常重要
教育部的这部指南中,提到了一个目标,要让孩子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提醒下不做危险的事,在公共场合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家长的名字和电话号码等信息。而4~5岁的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等。5~6岁的孩子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等。在教育建议中,还特别强调,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要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比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
侯莉敏表示,指南对于儿童安全及自我保护能力的规定,其实就是倡导一个理念,保护儿童和尊重儿童权益。恰好,英国政府刚刚颁布了儿童十大宣言,提出的安全和社会性教育内容,其实和指南中强调的内容差不多是一致的。这样的规定,就是要给孩子传递一种普世性价值,保护孩子安全非常重要。
“去小学化”改变功利教育
侯莉敏提到,在教育部刚刚颁布这部指南后,这两天教育部正在召集全国的相关幼教人员进行全国性的培训。她认为,这部指南倡导“去小学化”的教育理念,“是国家层面同时针对幼儿园和家长关于学前教育的第一份文件。”
侯莉敏提到,学前教育之前并非政府主导,而家长是主要的投入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主要的消费群体。一些家长存在下意识的比较心理,可能看到其他孩子去学了美术、算术、英语,也会向幼儿园提出各种要求。而幼儿园和小学此前教育衔接不算贴得很紧,就导致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整治力度,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成都商报记者 赵倩 北京报道
新闻链接
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给幼教提了87条建议
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人民网)
(原标题:3岁童要晓得不跟陌生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