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成长:别错过更别越过【2】

  女生测试成绩全面超越男生,运动和力量上也是如此。

  女生全面超越 “男孩危机”进入学前阶段

  

  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右图)。

  

  幼儿园活动角色扮演中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多,如美甲店、花店……可能影响男性幼儿发展。

  此次调查对象共涉及男生3772人,女生3575人。调查数据反映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女性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性情绪发展所有单个指标和总分指标上全线超过男性儿童。“女生优势”从学龄前阶段就已经显著存在。

  “在语言、社会性、精细动作方面女孩超过男孩是正常的,但在运动力量、速度方面,男孩也输了,要引起警觉。”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部分园长和教师坦承。

  一位老师指出:“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比较适合女性儿童,应该多给男孩子发展的机会。”

  项目研究者也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在很多幼儿园进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角色往往偏女性、生活类的内容更多;不少幼儿园区角中的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女性特点。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偏重选择运动量小、风险小的活动,运动量大、风险大的活动受冷落,这也直接导致了男孩子们冒险精神、运动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幼儿阅读中的倾向也被引用为“女孩胜过男孩”现象的一个诱因:绘本中的温情故事、公主奇遇等情节和角色,同样女性化色彩浓厚,而科普、科技类书籍在幼儿阶段阅读偏少,也会影响男生和女生的发展。

  有关人士指出,幼儿园教师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也可能是引起上述现象的另一个诱因。

  研究报告揭示:学前教育怎么提供适合男孩的教育,让男孩同样得到发展,应当引起园长和家长的反思。

  5岁3个月后运动项目得分降低,出现奇怪的运动能力减缓趋势。

  过早学“文化”易错过运动兴趣培养关键期

  研究人员对两所幼儿园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幼儿时期孩子的运动能力容易增强,是培养孩子运动兴趣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父亲陪伴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的次数,都直接对孩子运动兴趣和技能产生影响。

  上述调查发现,5岁3个月即大班阶段,是儿童大动作本应该出现高速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结果却出现减缓。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四个类别的检测中,只有精细动作得到明显快速发展,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横线两边双脚跳、绕点跑、10米跑等运动能力发展趋缓。其他三项运动能力全都出现减缓发展的态势。然而美国儿童的相关调查显示,5岁3个月之后,后三项运动能力是呈快速发展趋势的。

  这个奇怪的情况引起关注。在上海实地才采访后了解到,5岁3个月以后的孩子升入大班,进入幼小衔接状态,往往会因为上辅导班、进行知识性学习而坐在课桌前,而户外运动的时间在此阶段大量减少,直接影响孩子运动能力发展。

  家长、幼儿园教师害怕孩子受伤,减少孩子的运动量,也是影响孩子运动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者对中美两国情况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美国父亲陪伴孩子的情况: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爸爸平均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幅高达153%,54%的爸爸每周都会带孩子户外运动两次以上。

  研究发现,在孩子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上,爸爸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运动减少、学习压力逐渐侵袭的时候,陪孩子多运动,是一个父亲的重要职责和明智选择。

  在我国,孩子隔代带养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家庭主要由老人或者保姆照顾孩子,父母往往忙于工作,而无法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上述调查对不同照料者照顾的幼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的总分以及绝大多数分维度的比较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在所有的指标上均优于祖辈带养的孩子。

  结果显示,父母自己带养的孩子特别是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适应技能五个领域,遥遥领先于祖辈带养的孩子。从运动维度上看,不同主要照料者照料的幼儿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在精细动作、速度与敏捷、力量3个分维度中,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明显偏高。证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很可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领域,在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行为症状、内隐行为问题等方面,也是父辈带养的孩子得分更高。在所有的维度中,祖辈带养的孩子只有语言理解能力超过父辈带养的孩子。调查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祖辈比较乐意和孩子沟通的原因。

  从社会性维度来看,尽管总分及其中三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并不明显,但在适应技能方面,由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由祖辈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幼儿,这表明由父母承担幼儿的主要照料责任也很可能对幼儿的适应技能发展有利。

  研究者分析发现,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很多,其中祖辈照料者有别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祖辈照料者往往采用的是低要求、高回应的“溺爱型”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常常在与成人互动时占有主动权,导致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自我欲望的适当控制都较难培养,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性情绪——特别是适应技能方面的发展落后。同时,祖辈也容易在有意无意间为幼儿代劳,造成孩子无论是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还是户外活动,都有可能相应减少,对运动能力的发展不利。

  此外,让保姆、邻居等其他人主要照料幼儿可能会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研究者指出,主要照料者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鼓励幼儿的亲属,特别是父母更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去。

  同时,调查也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认知影响重要,母亲文化程度对社会性和语言有显著影响。随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幼儿包括社会性总分及4个社会性分维度在内的所有标准分得分都有所上升;母亲受教育水平高一层次的幼儿社会性总分均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低一层次的幼儿,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时,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落后较多。

  家庭经济状况对幼儿的发展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总体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幼儿更有可能在社会性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者注意到:此次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与让孩子上更高级的幼儿园相比,家庭文化程度、家长的陪伴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更大,也就是说,良好的“家教”比上个有名的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更重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丽娟在对上述研究报告进行评价时就表示: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父母的角色不能缺位。

  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父母教育水平与在孩子身边花的时间成正比。尽管较高文化水平的父母每周工作时间更长,但他们仍然更愿意挤出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越多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链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并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如: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指南》指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几个方面。(刘华蓉)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