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游误充值10多万,家长投诉OPPO游戏实名认证“走过场”|3·15维权
文/小白
编辑/初九
3月18日,手机厂商OPPO宣布上线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系统会对认证未成年人及未实名用户付费进行严格管控,8岁以下用户将禁止游戏充值。
据了解,这是手机厂商中首批上线的游戏防沉迷系统。而OPPO此举,或与其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诟病的“诱导游戏充值”事件有关。新金融深度看到,今年一月份以来,聚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和“孩子用OPPO手机玩游戏被诱导充值无法退款”相关的投诉信息数量居高不下,充值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数万元。近来相关投诉量更是节节攀升。
据了解,受近期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学校均延迟开学,孩子们在家用手机上网课,有机会接触到家长的手机,导致全国各地大量类似案例频繁发生。新金融深度注意到,在相关维权群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受害”家长入群。
1
吸金的低幼小游戏
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近日报道,扬州市民顾女士的孩子在用其OPPO手机上网课时,偷偷玩起了手机中的小游戏,还连续充值近11万元。
新金融深度发现,疫情期间,反映孩子用OPPO手机玩游戏时被诱导充值的家长不在少数。
王先生表示,今年寒假以来,孩子在家经常拿奶奶的手机上网课、玩游戏。一天王先生发现孩子在玩一款名为《忍者必须死3》的游戏,查看后发现孩子竟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了3947元,大多用来购买了游戏装备。再查询之前的历史账单,孩子此前还在另一款《贝洛克梦大冒险》游戏中充值了1306元 。经询问,孩子才吞吞吐吐地交待,是在陪奶奶去买菜时记下的微信支付密码。
王先生反映,以上两款游戏均在OPPO应用商店下载,且孩子在注册账号时都未经过实名认证。“打开游戏的时候提示要实名认证,但可以点击关闭按钮跳过实名认证,仍然可以进行游戏充值。”
“只要一打开游戏,它就要你去买装备,叫你充什么点卡升级,小孩本身没有自控能力。”王先生认为,该游戏涉嫌诱导用户进行游戏充值,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是未成年人,希望OPPO和游戏运营商可以把充值的钱退回来。
另一位家长胡女士同样表示,近日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玩oppo手机上的《第五人格》游戏时,被诱导多次充值游戏币,每次数百元,累计充值共达8728元。还有一位张女士反映称,今年十二岁的儿子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1月19号开始在OPPO官方推出的游戏《龙之怒吼》、《荒野行动》《生死狙击》和《我的世界》中多次充值,总花费高达17169.60元。2月7号晚,张女士查询信用卡帐单时才发现。多数家长反映孩子在登录下载游戏时并不需要实名认证,还有家长反馈游戏充值居然不需要使用密码即可支付成功。
据了解,《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网络运营者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否则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家长们认为,OPPO手机中的这些小游戏无视监管要求,虽在进入游戏前弹窗提示实名制,但关闭弹窗即可正常使用,所谓的实名认证环节形态虚设,目的就是诱导低幼孩童进行游戏充值。而OPPO作为手机厂家未能对此类合作商家进行严格筛选或及时管理,也有一定关联责任。希望OPPO可以协助商家退还款项。
不过,投诉的家长众多,但是达成退款的少之又少。“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父亲大面积脑梗,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去年住院医疗费三十四万元,医保报销后还欠下了巨额债务。本来已是度日如年,这意外扣款更是雪上加霜。”上文中的张女士表示,自己从2月8号起和OPPO客服反映情况,但客服表示,充值是输入正确支付密码后支付成功的,而游戏商品都是虚拟商品,一旦支付成功无法退款,双方多次沟通至今仍无处理结果。还有家长反馈,OPPO客服称退款需要提供孩子在玩游戏并充值的监控视频,但多数家长表示孩子是在家玩的游戏,并无条件提供相应的证据。
新金融深度看到,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OPPO游戏平台退款的投诉有289条,在聚投诉平台上近2个月来和“OPPO游戏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相关的投诉都处于未解决状态。而在相关维权群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受害”家长入群。
2
OPPO的手游分发生意
家长们提供的游戏充值账单详情显示,收款方为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欢太”)。企查查信息显示,广东欢太是OPPO软件商店的运营企业。OPPO软件商店是第三方软件下载商店,主要适用于OPPO品牌手机,可提供Android系统的日常应用软件、游戏等APP产品。
据了解,2018年年初,小游戏在国内游戏市场悄然崛起,OPPO等手机厂商类大渠道也开始跃跃欲试,开启小游戏市场争夺战。2018年7月,OPPO小游戏正式发布,并快速启动小游戏商业化进程。
可以看到,在OPPO浏览器、负一屏、桌面搜索、软件商店、游戏中心、OPPO社区、阅读等流量入口的场景中,都可以看到OPPO小游戏的身影,对于OPPO手机用户来说可谓是无处不在。
《OPPO开放平台2018年度总结》报告显示,2018年度,OPPO软件商店累计分发量达1700亿,OPPO游戏中心累计分发量达500亿,商业化曝光量为25亿次/天。2019年,以OPPO软件商店和游戏中心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3亿,全球日分发次数也超过7.8亿次。2019年7月,vivo游戏运营相关人士曾公开披露,2018年,OPPO、vivo月游戏分发量达56亿,接入游戏超1万款。
游戏“分发”佣金已经日益成为OPPO等手机厂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据一家手游公司COO透露,目前手游分成大致在5:5的比例,有一些CP与渠道分成比例为4:6,部分通过代理的手游CP拿到手的分成仅有2成。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即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对未成年游戏用户的身份验证、游戏时长、付费等六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当时这份文件被业内称作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网游政策”。
OPPO方面曾表示,公司一直非常关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此前,就已制定定期检测游戏产品,取消免密付费、严打诱导扣费等规则,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等行为。3月18日,OPPO宣布上线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要求使用OPPO手机的用户在游戏付费时都必须完成强制实名认证。在完成认证后,终端将禁止8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将被禁止在游戏中充值。
但为何此类现象依旧屡禁不止?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孩子们在下载使用OPPO商城中的游戏APP时,OPPO游戏中心会默认使用家长的手机账户(手机号码)登录。OPPO帐号隐私声明显示,OPPO帐号系由OPPO所有的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标识。通过OPPO帐号您可以享受OPPO平台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OPPO社区、软件商店、游戏中心、主题商店、云服务等服务。
OPPO在游戏中心同步使用用户提供的账号信息登陆后,游戏中心和微信或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关联认证,则让用户在游戏充值时间接通过支付平台完成了游戏账号的实名认证。这种变相的认证方式给使用者带来“快捷”的同时,也给未成年人开了个后门。这也是未成年人未经认证也能进行游戏充值的原因。
若第一步实名注册打了折扣,那么后面再多对于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也就形同虚设。
3
未成年人防沉迷如何落实?
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玩游戏时,用父母的支付账号向网络游戏企业充值数万元,究竟是谁的责任?未成年人防沉迷网络游戏又该如何落实?
有业内律师指出,《通知》就游戏消费明确规定: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律师表示,上述几个案例中的充值金额均超过《通知》里规定的金额,游戏商家存在一定的失职责任。没有按规定执行单次充值100元,每月充值400元以内(按最高16以上未成年人)的规定。“此外根据法律规定,超过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游戏充值行为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有效,因此孩子家长有权要求游戏商家退还钱款。”
对于OPPO客服人员的“充值是用户输入了支付密码后完成交易的,无法判断充值人是未成年人还是家长”的说法,业内人士认为,游戏公司让家长提供监控视频,明显是不太合理。实际上,随着现有技术的发展,支付时手机厂商可以通过比如说人脸识别、大数据、指纹等生物技术进行验证,这样也可杜绝孩子误充值的行为。
3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发布通报指出,防疫期间该协会收到众多消费者关于付费类网络游戏消费投诉,纠纷矛盾凸显。中消协呼吁网络游戏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要求经营者加强自律自查,删除不公平规定,对于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的不公平、不合理规定尽快予以改正,努力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此外,疫情在家隔离期间,家长也应对孩子加强看护和监管。新金融深度注意到,oppo手机中的“儿童空间”这一功能就可以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使用的APP的进行权限管理。在“防话费损失”设置里,儿童空间会禁止游戏或应用发送短信自动扣费,同时限制使用移动网络;在“防沉迷”设置里,家长可以限定孩子可以使用的应用和使用手机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