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宝宝看管成难题:育儿嫂难找 幼儿园不收
现有托育方式让人不省心
托育服务严重短缺,老人体力精力都有限,保姆文化素质不高
能够放弃工作、全职照顾孩子的妈妈仍是少数,多数家庭采取了这几种解决方案:姥姥奶奶隔辈抚养,或者雇佣保姆照顾,或者把孩子交给私立的托管机构。但不管哪种方案,在现实中都面临种种问题,很难令人满意。
“老人带孩子,虽说给我们帮了大忙,但他们体力精力有限,对孩子的照看只能满足基本的衣食需求。另外,在育儿理念上总有很多冲突。”田媛举例说,为了刺激孩子的运动神经、感官神经,他们经常让孩子多爬行、多玩泥巴,但老人总是嫌弄脏衣服,不大高兴;再如吃饭问题,老人喜欢喂食,年轻父母愿意让孩子自己吃,很难达成一致。
国家卫计委2016年11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近八成婴幼儿由祖辈参与日间看护,其中近一半的祖辈感到“无可奈何”。特别是照顾过“一孩”的祖辈不愿再照顾“二孩”的比例上升。即便是心甘情愿看管孩子的老人,也因为年龄大、身体差等原因常常力不从心。
家政保姆带孩子,更是让不少年轻父母“爱恨交织”。家政服务业流动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职场妈妈都有过半年更换多个保姆的经历。“遇上一个能把孩子放心托付的保姆,就得好好‘哄着’,定期涨工资、过节给红包,生怕被‘辞职’。”陈芳说。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托育服务严重短缺。调查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在中国各类幼托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
“好怀念小时候的托儿所啊!”田媛回忆,“我小时候,街道和企业都有托儿所,爸妈上班时把我带到单位交给托儿所阿姨,下班时再接我一起回家,既省事又放心。可是,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公办幼托班了。”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少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2003—2005年,这些托儿所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逐渐“取缔”。2012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印发,提出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入园年龄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因此不少公办幼儿园也陆续取消了幼托班。
公办幼托班取消之后,一些社会机构趁机纷纷开办起婴幼儿托管班。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教育部门审批发放的办学许可证,只针对教授知识或技能的培训机构,0—3岁的托管机构不在此范畴。也就是说,这些幼托机构只能进行工商注册。而工商部门只能对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对教学内容、师资和环境等问题却无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