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浙江普通乡村小学走出来的科学老师,如何点燃孩子的科学梦?《巴大叔和他的孩子

  在家里房间种水稻,在车子里养蟑螂,把家里厕所拆了改装成“家庭实验室”......上周末的《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温州新书首发式上,各路奇奇怪怪的科学“小创客”亮相,让人忍不住吃了一惊。

  比如被孩子们称为“小隆哥”的张烜铠,还是中国第一位在家里种水稻的少年,上过央视《中国少年说》。

  他们都有同一个老师,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巴大叔”。

  

  

  “巴大叔”本名陈耀。孩子们叫陈耀为“巴大叔”,是因为他很像《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可他不是校长,只是一名科学老师,叫他“巴大叔”更亲切。

  另一种说法是,他常给孩子讲《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大家最喜欢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觉得陈老师就像故事中聪明善良、足智多谋的“阿里巴巴”,于是就叫他“阿里巴巴大叔”,简称“巴大叔”。

  

  在温州,科学老师陈耀,绝对是名人。网上有人发帖说,“成为陈耀很难,但可以无限接近陈耀”。

  他是一个允许学生在他车里养蟑螂的小学科学老师,他创办的少年科学院从9个孩子到如今超过10000个孩子,他有个2049计划,希望培养出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28年前,陈耀走进浙江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浙江温州新桥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自然老师。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每当同学和家长们从他身边路过,经常把他像空气一样无视。原因何在?那时的自然课,老师大多是照本宣科,孩子们自然不会喜欢。他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陈耀总是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这几乎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陈耀争取让孩子们每一节课都做科学试验。比如书上介绍了光合作用,他就问孩子们,这个试验你们能做吗?然后启发孩子试验各种办法。慢慢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科学课,他也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男神。”

  后来,科学试验的“战场”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陈耀来到了温州市籀园小学。但现实再次给他当头一棒,他成立少年科学院,10天只来了9个人。陈耀使出了拿手绝活——科学考察。学校附近有一座山,有很多的传说,孩子们一听立刻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对大罗山进行科考。

  陈耀在带领孩子们学科学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发起建设的“家庭科学实验室”从一个班扩散到300多所学校;他开发的“田园科学课”改变了一所山村学校的生存状态;他发起成立“苹果树之友”公益科普组织,自费到条件落后的乡村学校支教。

  十多年来,这位科学狂人,为了带领孩子做实验,开坏了自己的两辆汽车,贴进去了十多万元的科学实验器材。他行程百万公里,爬遍了温州方圆百里每一座山,亲自辅导的学生有3500多人,发动家庭实验室3000多个。同时,也诞生了2项学生们的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90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奖。

  如今,“巴大叔”陈耀不仅成了网红科学教师,还是“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之一,也是“科学特级教师”,领衔创建的山水田园课和其一直致力推广的“家庭实验室”计划,开启了无数懵懂少年的心智,让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走上科学大世界的舞台,成为放飞梦想的小创客。他所发起的“科学教育2049计划——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项目”,获2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签名题词声援。

  在陈耀“一千一零夜家庭实验室”计划的倡议下,全国各地的小学生开设了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在属于自己的那方科学小园地里,孩子们成了科技、矿石、爬宠等领域的小能手。

  “巴大叔”陈耀说:“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快乐。”

  

  一位从浙江乡村走出的科学教师,为什么后来能成为“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他的孩子们又是如何从“家庭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

  这些答案,你都能从《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一位科学老师的2049计划》中找到。这是作家袁敏推出的聚焦科学创新教育的又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她以敏锐的教育触觉和深入现场的思考,记录了“燃灯者”巴大叔科学实验室的一个个鲜活案例,触及教育最为根本的对学生的灵魂塑造和人格培养的宗旨,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科学教育创新的独特体验。

  袁敏具有出版人、作家等多重身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纪实文学作品多部,同时也是韩寒《三重门》的责编。

  近年来,她关注教育话题,在《收获》杂志开辟了“燃灯者”专栏,并创作出版了《蒜头的世界》《燃灯者》等作品,对中国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和见地。

  在7月16日的《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温州新书首发式上,袁敏透露,最初这些文字时是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教育专栏,如今出版成书,在“双减”这一教育背景之下,无论是关于教育创新,还是生命教育和亲子关系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教授评价:“袁敏的《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以一位从普通乡村小学走出来的科学老师的教学革新理论与实践为纪实素材,借此传递对当下儿童教育现状的深思。尽管有时候梦想太远、太美,看上去甚至像‘空想’,但所有了不起的梦想的最终实现,不都是‘在真实的世界里创造童话’?唯其真实,所以可爱、可贵。这样的写作,一方面将笔深深扎向现实的土壤,另一方面又怀着对现实的远大梦想。”

  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汪光年看来:“特级教师巴大叔的“山水田园课程”和“家庭实验室计划”,基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标准,跳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鼓励家庭参与,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让科学可观、可感、可探,充满魅力,在青少年内心深处撒播了热爱科学的火种。”

  

  

  活动现场,六位从家庭实验室走出来的孩子们分享了各自的科学研究课题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比如张烜恺的《家庭实验室——梦想出发的地方》、陈锦熙的《走进科学、走进土壤的秘密》、金言的《探秘盐度对小白菜的影响》等。

  “巴大叔”陈耀则手拿神秘矿石,为孩子们现场带来了“下一站,2049”的科学演讲,他系统而激情地向大家介绍了“家庭实验室计划”的概念和实操路径。

  

  “这是我的2049计划,到那个时候,我希望我的学生中能够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大叔透露,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科学梦想,他将这个梦想实现的时间定在2049年。他期待到那个时候,从家庭实验室走出的少年中能涌现出一大批科学与工程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为什么是2049?因为那时候,刚好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科学强国,少年强则中国强。

  

  《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讲述了“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陈耀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从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知识不一定是在校园里课本中学到,而是在天地自然界与万物生灵对话时潜移默化地获得。

  作家袁敏沿着“巴大叔”陈耀的探索脚步,通过“山水田园课程”和“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两大重要实践,将这位基层科学老师的“2049计划”进行了生动具体的呈现。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涉及科学启蒙、科普推广、生命教育、亲子关系等议题,对当代少年儿童坚定科学理想、强化民族担当,有着温暖而深远的意义。

  《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精彩书摘——

  从我的童年到“双减”时代

  作者:袁 敏

  我家小区的对面,是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每当夜幕降临,那栋砖红色的教学楼仍然灯火通明;双休日的学校门前,依旧车水马龙。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校门,一些家长则是一脸迷茫和无奈的表情。

  由此,我常常会怀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那时候,在许多人眼里,我是一个疯丫头:资质平平,成绩一般,相貌也没有小淑女那般甜美可人,基本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除了语文课常常能博得老师的夸赞以外,其他功课都不值一提。

  但是我很会玩。虽是女孩,胆子之大却不输男生。我会麻溜地爬上高高的竹竿,坐在粗壮的圆木杠上,举起手臂,幻想着摘下天边的白云;我也会在地上摸爬滚打,练匍匐前进和瞄准射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成了校射击队队员,打个九环十环根本不在话下;我还会在沙泥堆里捣鼓花样:搭建房子小桥,捏出豆包月饼;我更会拉上同学,带着小桶铁铲,一起去钱塘江边捉螃蟹、捞鱼虾、摸黄蚬……

  印象中,我们的家庭作业不多,一般都能在学校里就做完。放学以后,有大把玩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操场上或校园里打球、跳绳、跳牛皮筋、踢毽子、躲猫猫;也可以在家门口拍洋片、抽陀螺、丢沙包、跳房子、滚铁环、丢手绢、翻花线……

  我们没有今天的孩子们几乎人人都拥有的手机,自然也不知道什么电子游戏;我们也没有钱买诸如变形金刚、芭比娃娃、遥控汽车等高档玩具,但我们很快乐!

  我记得有一个与自己很要好的女生,用一大堆她妈妈裁剪衣服积攒下来的边角零料和碎毛线,制作了一堆手指头大小的袖珍布娃娃,分别用《红楼梦》里的人物给它们命名,并画上精致的五官。她还用纸板盒做出模拟“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住的房子,给同学们讲里面的故事。尤其是她制作的金陵十二钗,那叫一个惊艳,连我们的班主任和美术老师都对其精湛的手艺赞叹不已!谁都没有因为她做这些手工常常落下功课而批评她不务正业。

  那时候,我们不用上什么辅导班、兴趣班、培训班,也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刷题,双休日和寒暑假绝对可以自由支配;学校没有考试排名,不分快班、慢班,同学们成绩的好坏,似乎并不太被老师看重;家长更无须为孩子择校想破脑袋——工作忙碌的父母回到家干着自己的事情,用不着为检查作业、辅导功课、签名等一堆事而烦心……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育渐渐变了。

  “减负”天天叫,学生的负担依然是只增不减。

  孩子不再快乐,家长陷入焦虑,老师教书育人的愉悦和幸福,慢慢在各种教学指标的压力下不断减少。

  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出现了问题,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大家都认为当下的教育现状需要改变,但如何改变,一时又找不到出口。

  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巴大叔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他开发的山水田园课程,不由得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创建的家庭实验室,在快乐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小创客,且成绩斐然,这更是令人欢欣鼓舞!

  其实,像巴大叔这样的优秀教师,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只是他们往往像埋在沙土中的珍珠一样,未被人发现、挖掘出来而已。

  当我和巴大叔相遇,了解到他的山水田园课程和家庭实验室时,既兴奋,又感动。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正需要这样的改革者、开拓者!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重锤终于砸下。

  可以说,巴大叔是“双减”的先行者。十几年前,他就顶着种种压力,负重前行。在大自然的山水田园中,他开着一辆被孩子和家长们称为“神奇校车”的破桑塔纳,开始尝试和践行他的快乐科学教育。而今天,当国家向我们的教育发出改革的呼唤时,巴大叔的教学实践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

  让我们走进《巴大叔和他的孩子们》,去寻找一位科学老师的教育脚印吧!

  橙柿互动记者 潘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