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补齐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被称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元年”,职业教育被放在事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关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必将发展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职业教育当前也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1.职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49.8万人,中职教师更是数以百万记,考虑到自然减员情况,每年约需补充6.5万名高职教师和十余万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中“双师型”师资缺口比较大,而且相对难以补充。
2.职业教育师资质量不高。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备日常授课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这样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对其吸引力有限,而中职学校由于人员编制、办学条件、生均拨款等方面的限制,师资水平更是无法保障,多使用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无法保障。
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必定会影响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适应经济转型、技术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对以上问题,需要从资金投入、资源保障、产教融合、资格准入等多方面,着力满足职教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为彻底改变职教师资队伍存量不足、素质不高、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力量相对较弱、成果相对较少的现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职业技术师范,补齐职教教师培养短板。
一是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岗位吸引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保障师资的管理权和进修培训等举措,解决职业教育师资岗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二是打破体制壁垒,破解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单一问题。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向职业院校倾斜,扩大教师招聘数量和范围,完善招聘方式,扩大师资来源,为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提供任教平台。
三是完善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完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要促进实现校企合作,让教师到生产一线去,提升实际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双师型”师资力量。
四是鼓励国有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人员双向交流,加强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中、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做好相关前期调查研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挂职任职,鼓励职业院校教师、专业骨干和管理人员到企业挂职任职,从而加强人员双向流动,强化校企合作。
除了以上方法,重中之重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
首先,设立专门的职教师范大学或职教师范学院。
通过支持每个省至少建设1所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鼓励有条件的科院校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或往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城市高校内设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或培训基地;实施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进行有关职业教育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承担职教师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两个层面的理论与实践培训;率先探索职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其次,选择省属高水平应用技术类高校。
实施不同专业大类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开设有关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专业)教学法、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技术等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为所有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教育预备必要的师范性知识技能。
再次,拓展多种职教师资成长通道,建设职教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探索招收本科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企业经历且表现优秀的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定向培养职教师资;鼓励优质职业院校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职教教师资格管理改革,把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教师在职培养结合起来,建设校企双主体培养教师机制;
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规定了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不同于一般学校教师的思想理念、知识结构、素质技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一般教师不同,需要融入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于一体,需要多方协作,才能破解当前困境。